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灵魂砍价”惠及百姓之外,江苏的分级诊疗再进一步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 业务合伙人 薛江平 | 发布时间: 2021-12-11 | 219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江苏省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江苏省实行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提出明确指标和更高要求。

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明确要求,对于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具体实现目标:2022年底前,各设区市患者县域内就诊率应≥9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比例达60%以上。


《意见》明确基层首诊范围:非急诊患者初次就医应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就诊。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确保尽力收治,切实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


各三级公立医院要在向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不少于20%的专家门诊号源的基础上,稳步增加向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号源比例。对确需转诊治疗的参保对象,由经治医师开出转诊申请,医院医保办负责审核,并将患者转诊信息及时上传医保信息平台。


江苏省就分级诊疗的具体目标和执行时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现了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的决心和信心。就全国而言,江苏经济较为发达,在医疗卫生上的投入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处于全国前列,具有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的坚强基础。但就目前医疗供给倒三角和需求正三角的普遍现状上来看,要按期达到预定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不过这样的改革方向则是必然趋势。希望达到改革的目标,还有更多的配套改革措施同步推进。


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大量医疗技术人才集聚在三级二级城市医院,乡镇及社区医疗技术人才匮乏。需要加强医共体的建设和运营,在管理体制、运营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需要有大魄力、大力气去构建和突破。单纯的行政命令较难实现目标,需要科学的、遵循一定的“市场机制”构建完善的经济机制、激励机制,促进内部人才的流动、内部患者的上转下转、医共体医保内部分配、技术支持等;建立区域检验、检查、影像、病理、会诊等中心,且实现相互认可。加强互联网医院的运营,在运营模式和机制上实现突破,真正发挥其优势,促进技术和服务下沉。通过这些手段,一方面促进人才下沉,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和机制,变通的将技术和服务下沉。长期坚持这些及更多的措施,逐步缓解供给倒三角和需求正三角的供需矛盾。


其次在大幅提升基层首诊量的同时,需要在诊断环节、查房环节等加强上级医师复核、三级医师查房等技术和机制支持;需要在人才、机制、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多维度的构建支持和应急体系。降低基层误诊率或减少病情的延误诊治。


通过医保DRG医保改革的推进,按照各级医院的级别和功能定位,设定医院级别系数,应用于对医院的医保支付和对病人就医费用的分级报销,逐步引导和改变病人的就医习惯。也引导各级医院按照级别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和资源配置,逐步缓解供需矛盾。


分级诊疗是医疗改革的大势所趋,但在供需矛盾、就医习惯、各级医院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医保支付等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也较难一蹴而就。同时各级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在功能定位、学科发展、资源配置、运营策略等方面早做调整,快速适应分级诊疗带来的改变和挑战。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