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变局之下,国有经济如何激发韧性与活力?
来源: | 作者:孙子涵 和君国有资本与国企改革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4-05 | 41 次浏览 | 分享到:

改革浪潮奔涌的时代坐标上,国有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战略重构。当全球经济格局加速演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如何让国有经济这艘巨轮破浪前行?新一轮国企改革给出了清晰答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体制积弊,用价值重塑的智慧激活发展动能,在聚焦主业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优化布局中开辟战略新空间。这场深刻变革不仅关乎企业存续,更承载着提升国家经济治理能力的时代使命。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抓大并小”

当下,整个国资国企系统正在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联合组建股权多元化、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国务院国资委应加强对整合过程的指导监督,防止片面通过“拼盘子”做大规模,注重培育龙头国企,形成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要推动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规范企业投资活动,集中资源在关键技术或领域发力,发挥引领作用成为行业排头兵。要加大力度处置非主业、非优势的分散投资,对规模小、能力弱的企业进行清理,通过破产、重组、转让等各种方式果断退出。要更加重视那些不具备竞争力的小型、微型国有企业的清理退出,要求各级地方国资委对出资企业开展专项督导,堵住“出血点”,并在过程中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按照《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要求,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四个专项行动”,增加“一增一稳四提升”指标考核权重,推动企业切实提高资产回报水平。要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专业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和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处置好低效、无效国有资产,发挥国资系统专业监管优势,按照集中统一监管的要求协助政府处理系统外低效率企业。要注重增强品牌、商誉、文化等“软实力”,鼓励企业从员工、客户、股东、社会等多元视角提升企业价值,打造百年老店,促进基业长青。要培育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增资扩股,提高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通过推动做好价值管理和强化资本运作,促进内在价值与市场表现齐头并进,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水平。

大力优化国有经济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结构布局不能仅仅依靠各地区自发行动,而应在国务院国资委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下,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建议将央企与地方国企合作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有效抓手,立足地方所需、发挥央企所长,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有经济区域结构布局。要加强合作项目精准对接,建立央地一体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问题协调与重大项目对接等平台,探索国有经济跨区域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央地合作的效率和效果。要积极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通过加强央地之间和不同区域监管机构之间的联系,促进国有资本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强经验总结推广,深入挖掘振兴东北央地百对企业协作行动等央地合作的优秀实践和典型经验,及时总结形成操作性强、可复制推广的案例,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台。

持续优化国有经济产业结构

国有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提升整体功能。建议通过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等方式,大力推动国有资本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通过资本金注入和国有股权基金等渠道支持新的企业组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相应调整制造业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政策,对升级改造投资予以定向支持。要深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行业市场化改革,鼓励更多其他所有制资本进入,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要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为依托,集中资源打造关键行业龙头企业,增强战略资源控制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竞争力。
当改革的齿轮咬合时代脉搏,国有企业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随着改革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既要挺起大国脊梁,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握“不可替代性”,更需在民生福祉、科技创新、安全屏障等领域构筑“价值高地”。这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的新陈代谢,更是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更具韧性的图景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