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矛盾的Z世代,这些年的误解知多少!
来源: | 作者:尤祎辰 和君新消费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2-05-31 | 1538 次浏览 | 分享到:
先来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

你认为:


1. 年轻人最讨厌的微信回复方式是什么?


2. 年轻人更愿意通过哪些方式交流兴趣爱好?


3. 年轻人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4. 年轻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在文章最后展现


再来看四张图:
图片
图片

看着以上这些,不知道你又有何感想?我们真的了解年轻人吗?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究竟有哪些标签?和君新消费事业部带你走近年轻人,从养生观、社交观、人生观三个方面,抛转引玉,带领大家理解“矛盾的年轻人”。

养生观




“保温杯里泡枸杞”vs“早C晚A”

如果说前半个词,大家能够快速理解,后半个词或许会有点陌生。“早上Coffee(咖啡)晚上Alcohol(酒)”是现在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之对比的便是养生类产品的售卖热潮。相信不少人对于“朋克养生”有所耳闻,一手保温杯一手高脚杯,便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简单来说,这只是年轻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享受着自我的愉悦,另一方面焦虑着自身的健康。想想老一辈人年轻时大肆喝酒社交的“酒文化”,能否认为这是一次迭代,是在自身健康的认知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呢?
究其本质,抛开不良的生活习惯,当代年轻人对于“健康”的管理意识已经觉醒,他们既认为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宣扬自身的诉求,也认为需要补足不良习惯带来的伤害。或许是一种心理的安慰,也或许只是身体的慰藉,但是“总比没有好”,这是他们的基本诉求。
图片

社交观




“社恐”vs“社牛”

不知道大家是否问过身边的年轻人:你觉得自己是社牛还是社恐?2021年11月,《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关于“社交恐惧”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还有0.64%表示,自己真的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然而,80%以上的社恐率,却丝毫不影响年轻人在互联网上表达自我,发出自己的声音。正如网络流行的这段话:“熟人面前岁月静好,上网立刻大呼小叫。线下面基唯唯诺诺,线上论战头头是道。校友群里隐姓埋名,互联网上八面玲珑。”这种状态也被网友戏称为“社交分裂症”。但社交分裂症只是表象,尤其是其中社恐的一面,多数情况下是装出来的,并不是真的社恐。“社恐”只是年轻人的态度,而不是性格,更不是疾病。
年轻人自称人均社恐,其实只是对非必要社交感到厌烦。从团建和酒桌文化中可见一斑,但是虚拟社交却是年轻人最感兴趣方式。为什么?因为虚拟社交能回避针对隐私的拷问,直达快乐本身。而酒局和饭局则象征着权力结构和社会等级,你无法表达自己,只能屈从于既有的权威之中,顺着长辈的意思说。
在朋友圈装死,在微博上蹦迪”,是对年轻人较为形象的描述。年轻一代更多地在兴趣上做选择,并不取决于线上还是线下,而是取决于所面对的社交是否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其中兴趣连接是主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亚文化圈层,诸如汉服文化、cosplay文化已经算是亚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了。而一旦成为主流,年轻人就会将其更加细分,并向更小众的方向延伸。同时基于兴趣需求,年轻人也青睐陌生人社交,追求“我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图片

因此,与其说年轻人“社恐”,不如说他们敢于说“不”,而“”只是借口。请相信,在快乐的领域,年轻人“人均社牛”!

人生观




“佛系”vs“焦虑感”

这几年,有不少网络词汇被大家熟知,先是“佛系青年”大行其道,接着“内卷”文化想让年轻人学会“躺平”,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社会环境带给年轻人的“焦虑感”。
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尽管多数年轻人都在标榜自己“佛系”和“躺平”,但更多是调侃,就像读书时学霸在考前说自己没复习,却依然考出好成绩,这一代年轻人也是如此,网上冲浪号称“躺平”,线下工作一个比一个拼。
其次,相比“躺平”,年轻人更爱“佛系”这个词。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

我是佛系,但我不躺平。因为佛系只是表示我对我不在意的事务,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但是“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当需要我的时候,我也能杀生成佛。躺平就太极端了,谁敢真躺平?家里有金矿?对不起,我躺不平。


调侃的背后,暴露了环境的压力,无论是骨感现实与丰满理想的巨大反差,还是独生子女学业与就业的巨大压力,都让这一代的年轻人有更多的焦虑感。所以年轻人选择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拒绝无用的事,看似更加“佛系”,但绝没有躺平。
因为一些佛系的表现,不少年轻人在职场和生活中被不断误解。职场上,很多老一辈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工作,动不动就辞职,本质在于工作观念的不同。相比物质层面的需求,年轻人更关注精神情绪的反馈。因为他们的焦虑感更多来自于对精神和未来的思索,需要的是人生导师而非顶头上司。
生活上,很多人觉得年轻人越来越懒了,其实是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资源的最少付出来实现目标。同时,他们具备强烈的回报道德观,即尊重真正工作勤奋的人。“懒”绝不是目的,只是年轻人更加偏向在喜爱的方面投入,这样便能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感,让自己更专注。与之直接对应的,便是“智能生活”让年轻人的“懒更加具备品质感,这是佛系青年“绝不将就”的倔强。
综上所述,这一代的年轻人充满个性,乐于自黑,不屑解释。在宣扬自我的同时,也在用行动践行自我主张,“矛盾”只是外在表现与内在差异。当代年轻人并不难理解,只要不被那些艺术渲染的词汇误导,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是充满思想的一代,也是未来消费引领的一代,他们将为新时代的品牌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内涵。

开篇问题的答案:


1. 年轻人最讨厌的微信回复方式是什么?

答:在吗?


2. 年轻人更愿意通过哪些方式交流兴趣爱好?

答:进入同好聚集的QQ群,与同好线下聚会,在微博/豆瓣/贴吧等社区/论坛交流。


3. 年轻人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答:脱发,学业与前途,未来有太多不定性。


4. 年轻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答:实现热爱,家庭幸福,赚到钱。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