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年的资本市场大势,用一句话就够了:2025年从2024年的9月24日开始。后面的话都是口水话或废话,可看可不看。直接说我的几点看法:1、资本市场是按周期展开的,2025年是个牛市周期,这个周期从2024年的9月24日开始,将贯穿2025年的整个年度。看牛市熊市,应该看量不看价。问指数能不能到4000点、5000点或更高,是没有意义的。第一,没有谁能预测准确这种点位,试图去预测的努力,不是无聊,也是徒劳。你们看,多少大机构、大专家的历次预测,事后回看,都成了职业耻辱和专业笑话。第二,这个点位预测准确了或失误了,对具体的投资决策和盈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除非你是买卖指数的。2、五个主题会成为2025年的热点:科创、消费、并购重组、出海、央国企市值管理。科创股和并购重组股,炒预期;消费和出海,炒估值;市值管理,炒央国企的考核政策。五个主题里,第一龙头主题和最汹涌澎湃的海域,还是科创。3、科创板、创业板的走势和活跃度,会显著好于主板和中小板。科技股的高估值跟传统行业的低估值,剪刀差会进一步拉大。如果你总是嫌科技股太贵,下不了手,大概率你已经输掉了2025年。如果你不计较它贵不贵,蒙着眼睛冲杀进去,大概率你将拥有一个伤痕累累血肉模糊的2025年。看清楚game是个啥局容易,赢得game挣到钱很难,这是难以克服的“真理”!4、9.24以来直到今天,是政策激活全市场荷尔蒙、游资带领下的一场散户运动。这场运动的势能有多强大?且看日交易1.5-3.5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量。对比一下,号称全球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股市,10月份日均交易额2550亿元港币。A股这场汹涌的散户运动,直至今天,机构总体是在净减持股票的,机构完全被边缘化了。所以,有个说法:这是一场“去机构化”或“机构去化”的牛市。这个情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不会一直持续,2025年内机构还会重返“话语权”和“风向标”地位。这一点,是选择2025年投资策略的重要考量点。5、特朗普2.0将诱发大级别的空头陷阱,这是2025年A股市场最难把握的风险。这话说得有点绕、有点隐晦、有点费解,也只能就说成这样了。各位看官能否get到自己要的东西,各位自理,各取所需吧。6、政策总基调已经很明确: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中央文件里的这几句话,值得反复看。如果股市稳不住,就会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超常规,而且还要加强;如果股市能稳住,它就会上涨,股市是不会停止在某个点位上来“稳住”的。7、一场辩论赛开始了,正方和反方都有一万条理由支持己方的立场和观点。抽签决定谁是正方和反方。关于2025年的股市,你抽到的是正方还是反方?在2025年即将开始的前夜,我抽到了正方,所以开讲了上面的6条“理由”,还剩下1万条减6条的理由,我没有展开讲。如果我抽到了反方,也有一万条理由在我脑子里候着开讲。
一万条理由,何以知其详?和君咨询为您咨询!祝福大家辞旧迎新、新年大发!
我近期到沪深二城一连见了十几个牛散,他们明面可查知的财富从十几亿到百多亿元不等,都是现金或随时可变现的股票市值。市面上传说其中一个人身家超过300亿现金,我跟他聊天时很想问他本人确认一下,终究不好意思开口问这么个俗气且无聊的low问题。沪深二城卧着一群牛散,我这趟为期半个月的“访牛散之旅”,感觉牛散真的很牛,这是我所见过的现金流最好的一群“有钱人”。一个个深聊下来,都令我佩服!他们个性各异、选股各异,但有几个共同特征:1、都是严肃的投资者,是中长期投资者,有的还是超长期投资者(持股周期十年以上)。2、都是深度研究基本面的价值投资者,不炒股票。好像也不对冲。我感觉他们是风险敞口全开,但奇迹般地凭自己的判断让风险降到了极低(业绩已经证明)。3、基本上都是单枪匹马。就一个人,挣那么多钱,不容易啊。我就问你服不服?4、他们的办公室都显得冷清,没有人气。让我想起一句话:成功者的日常,都显得平淡无奇。5、他们都坦诚敞亮、坦坦荡荡,赚阳光下的财富,没有神神秘秘,没有遮遮掩掩,没有偷偷摸摸,没有是是非非,没有监管问询。6、他们都有自己清晰而坚定的投资理念、逻辑和做法,知行合一。7、往深聊,你会发现他们的性格、心性、状态和生活方式,跟他们自己的投资哲学很适配,甚至融为一体。8、他们都很勤奋,观察、思考和研究都非常严肃、认真和深入,对资源、产业和商业模式有洞见,对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有着不容置疑的自信。9、他们的投资理念、逻辑、思想、做法和成功因果,都是常识,没有什么原创性、深刻性和伟大性。他们以二三十年的磨练和修炼,做到了常识,因而成功。
10、他们都很谦虚,对人很nice,喜欢说“哦,这个,不懂”或“没研究过,不了解。”我注意到,身家越重的人,越沉静、随和、不忙。“我不忙”是他们的口头禅。我从他们中的好几个人身上,都看到了传说中的“闲云野鹤、云淡风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