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行业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以及畅通城投再融资渠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宏观环境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其政策性职责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担保规模普遍有所提升,此外各地方政府也更加重视担保公司的在支小支农方面的业务价值,纷纷构建本省的融资担保体系,注资动作不断。我国融资担保行业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融资担保行业体现出以国有融资担保机构为主,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共同发展的格局,且其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降低其融资难度的设立初衷并未改变。
从担保行业发展趋势看,债券担保业务成为大中型担保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且大多数以城投债为主,区域集中度较高;2018年以来,在行业监管力度加强的背景下,担保公司的担保债券余额增速明显放缓。
图2:2013年以来担保机构债券剩余担保额及增速
从政策趋势来看,随着监管趋紧,一方面强调担保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行业经营进行具体规范,包括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融资担保放大倍数、风险集中度、资产比例管理等。从行业竞争来看,2012年以前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迅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2018年以后融资担保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部分经营不善的机构逐渐退出了行业,行业内机构数量开始减少。
图3:历年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家)
进一步分析全国及主要地方性担保公司的运行状况,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期我国担保行业将延续以下发展趋势。 01 定位明确,分平台专业化运营。地方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定位逐步明确,支小支农和市场化担保业务分平台专业化运营。各省级政府不断梳理区域内融资担保机构的业务定位,地方融资担保机构分平台专业化运营的思路逐渐清晰,少数省份继续推进省级融资担保体系搭建工作,同时部分地区担保体系搭建工作向市一级下沉。 02 趋势分化,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地方担保机构发展态势分化,多数机构业务规模增速放缓,部分机构业务规模收缩,少数机构业务规模增速提升。随着部分地方担保机构加快向债券市场布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03 结构调整,担保债券结构发生变化。一是在国家机构改革及化债背景下,企业债在担保公司担保债券品种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二是大多数地方性担保公司以担保城投债为主,地方性担保公司的担保债券资质整体弱于全国性担保公司,隐含评级AA-及无隐含评级占比较高;从担保债券剩余期限看,地方性担保公司存在短期化趋势,1-3年占比上升。三是区域分布来看,地方性担保公司大多聚焦本省及周边省份,债券担保区域集中度高,担保业务风险与区域内城投的融资环境高度绑定。 04 风险承压,潜在代偿风险趋升。房企违约事件仍在延续、不同区域之间信用分层加剧,部分担保机构潜在代偿风险趋升,流动性、盈利能力和风险吸收能力承压。 05 创新产品,带来潜在增长空间。国内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涌现,PPP基金、债转股基金、结构化产品、ABS/ABN、REITs、CMBS、CLO、CDS等金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服务创新产品或将成为部分机构重要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