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透视中国产业规划,以咨询助力区域发展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汤治政、和君咨询师钱力 | 发布时间: 2022-07-06 | 1818 次浏览 | 分享到:

01

前言


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的背景下,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庞大生产能力与有限市场空间的矛盾突出,贸易摩擦和壁垒加剧,全球高端供应链“卡脖子”现象加剧。

中国产业发展亦步入调整和转型阶段,结构趋同、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核心问题逐步显现,众多区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必然也将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面临更大的挑战。

透视中国产业发展,有如下几个判断:

一是产业大国地位确立,从2009年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到2013年的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遍布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已下降到个位数,工业制成品上升到90%以上。

二是产业结构变化显著,伴随全球经济结构演进、数字技术突破,制造服务化、制造分区化、生产智能化、组织网络化、发展绿色化趋势突出。

三是产业发展方式渐进转型,中国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大规模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初级要素投入来获取“数量和速度”,开始向依靠初级要素和技术、管理、知识等高级要素共同投入,来获取“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伴随全球资源供需矛盾和碳排放权争夺日益激烈,生态环境承载力亦成为产业发展核心考量因素之一。

宏观发展背景下,中国产业面临重要转型升级期,深挖城市自身发展禀赋,切实把握当前环境发展变化,做优做实产业规划,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支撑。


02

“合肥模式”看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


合肥,一个“伪装成城市的投行”。合肥以其超强的判断力、决断力、执行力,被称为“风投城市”。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合肥GDP增幅高达272%,正在产业、科技、金融、外贸、人才培育等领域全面发力,力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如今的合肥,已然凭借近十年的产业发展为自身烙上“集终生智”和“芯屏汽合”的标签,说到“集终生智”,“集”指集成电路产业,“终”指智能终端产业,“生”指生物医药产业,“智”指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说到“芯屏汽合”,以前的“器指装备制造和机器人等产业,现在的“汽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不难看出,产业成为合肥立身之本,产业发展之势头不断助推着区域发展之澜。

作为全国建市时间最短、城市体量最小的省会城市之一,合肥的存在感一直不高。那么,合肥,凭什么能一步步稳赢?

第一次“风投”,举全省之力接纳中科大。省领导说“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沉淀下的是强大的人才资源。

第二次“风投”,工业立市。政府疯狂举债,从江浙沪引进大量家电企业和电子产品企业,在批评谩骂声中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中心。

第三次“风投”,全球显示屏之都。政府豪言“倾全城之力”,赌上城市的未来,兴修地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显示屏基地之一。

第四次“风投”,打造“中国芯”。合肥市政府财政紧缺,但仍坚持向省政府借贷资金,时隔三年终成全国9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第五次“风投”,迎来新能源汽车时代。政府附带高业绩对赌,斥巨资,“半哄半骗”让蔚来入驻合肥,剑指“新能源之都。

透视合肥市的产业发展,始终离不开背后的政府身影,合肥市政府精准的产业规划与区域发展决断,是合肥模式成功的内核动力。

03

什么是产业规划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产业规划,则是产业与时间、空间、经济、人口、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是对产业与区域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

中国产业发展可视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地区间公平的均衡发展战略(1949-1979),具代表性的是当时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第二个阶段是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战略(1980-2000),具代表性的是当时对外实行改革开放、WTO等。第三个阶段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00-至今),具代表性的诸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区域发展增长极、雄安新区等。

中国产业规划的阶段性升级,背后是产业发展壁垒的一次次突破,反映出的是社会驱动力从最初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向投资的演进,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城镇化在前,产业在后,导致房地产发展一枝独秀,产业空心化新乡县镇,区域发展不均衡,“鬼城”现象频出。

二是房地产在先,其他产业在后,钢筋混凝土堆砌之下催生了梦幻经济虚影。

三是低端制造、低附加值加工在前,科技产业在后,两亿件衬衫,换大飞机起家,而华为、中兴等新兴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升级却遭遇围追堵截。

四是实用主义主流,基础研究乏力,功利至上、资本追逐下真正的产业大师难寻。

五是资本泛滥,却远没有发挥资本对产业、对科技的价值作用,瑞幸咖啡上市后被做空事件,滴滴境外上市被被叫停事件无一不是有力的例证。

在这样的产业发展瓶颈之下,在人口红利拐点、刘易斯拐点、VUCA时代命题和角力国际博弈之下,中国产业发展必须要向创新驱动跃进,形成新兴产业、服务产业的资本与科技双驱动的发展局面。

在国家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建立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以功能园区规划为基础,由国家、省、市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将产业集聚区作为特殊载体,审慎规划产业,驱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04

如何做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的操作方式,一般而言围绕“分析体系+规划体系”两大模块进行。

图片

首先,产业规划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分析、内部资源分析、专题专项分析,循环贯穿全过程规划。常用的产业规划方法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君原创SMART产业研究模型。在多个项目案例中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其次,产业定位设计方面,一般通过系统细化和分解产业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和指标,系统评估相关产业吸引力、相对竞争力,分析推导产业组合、设计每个产业的具体发展战略,设计实施保障的要点、实现目标发展路径,这四大关键4大步骤进行开展。

再者,产业空间规划方面,一般贴合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四类,进行考量,综合运用增长极发展模式、点轴模式、网络模式、区域梯度开发模式四类布局模式,进行方案制定。

另外,产业链分析布局方面,政府在架构产业链时需重点识别市场、政策、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地理等因素。在产业链对接方面,围绕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从对接内容、对接要素核心多层面进行系统考量。

最后,在实施方案、保障举措方面,统筹把握五大原则、发挥五大机制,完成整体规划方案的设计。
图片

05

怎样形成区域产业优势


区域产业优势的形成往往依赖产业的特殊载体,即产业集聚区,一般而言有“自发形成、政府促成”两种模式,无论是自发形成,还是政府促成,关键要素均指向资源禀赋、人力资源、交易成本、网络经济。

资源禀赋,即产业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主要指土地、矿产、地理位置等,长春一汽便是典例。辛亥革命后,外国资本、技术的进入刺激了东北工业崛起,加之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新中国成立后利好政策,东北重工业快速发展,一汽大众落地长春。

人力资源,即产业集聚发展的推动力量,一如当初硅谷定位斯坦福附近,亦是想借力高层次大学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足够人才供给。

交易成本,产业集聚的市场决定因素,包含运输成本、信息成本、信用偏好、氛围等,各类产业园亦是在交易成本降低需求背景下诞生的。

网络经济,即产业集聚的根本制度保证,在此基础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行政机构间合作共赢变得越来越频繁。

总而言之,产业集聚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价值、意义、贡献巨大。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落户西安高新区,对西安而言,比亚迪是一张“王牌”,能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有力推动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以营商环境“高地”提振企业信心,以政策“洼地”吸引大项目落地。宁德市,一个企业比城市更出名的地方。宁德时代对于宁德来说,是加成的,开启了全新“万亿工业时代”,累计引进80多个产业链项目,带来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让宁德市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当下全国地区产业竞争激烈,产业聚集的形成,离不开政府行政干预的关键作用。区域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重视产业规划。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