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成为央国企高质量发展关键命题。本文根据和君咨询团队近来为多个能源化工国企提供“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技创新机制设计”等项目咨询的实操经验,重点分析能源化工国企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梳理科技创新方向、搭建科研平台、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措施,加快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国资委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集中国企的优势资源和优势力量,把央国企坚决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国务院国资委及其他部委围绕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致脉络为:
2018-2019年,出台制度鼓励创新:2018年10月,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三部门印发《关于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实施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2019年12月,国资委印发《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2020-2021年,开展科技创新试点:2020年2月,国资委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4月8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科改示范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对开展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进行动员部署;2020年8月,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速: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国有企业创新工作,要求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成立科技创新局;3月19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座谈会;3月22日,国企科技改革示范企业名单对外发布,入选企业数量从209家增加至440家;8月,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未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2月23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科技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也决定着未来的企业。面向未来,国资委将准确把握央国企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央国企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和科技先导型国有企业。
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开展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布局。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顶层规划,聚焦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精准把握科技创新方向。二是以中长期战略规划为牵引,研判各细分领域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方向,围绕试验、转化、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广等创新全链条进行系统铺排,从市场发展前景、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创新关键要素、技术竞争格局、前瞻性或者关键技术研究进度、技术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梳理研发方向,明确关键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有序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万华化学以国家战略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打造多元化新材料产业平台,助力多项国家多项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科研平台建设是开展科研工作必备硬性条件,没有一流的平台不可能有一流的成果,央国企要立足于自身创新工作需要,建立高质量科研平台。另外,科技创新的竞争是一场长跑,无法长期存在投机者,只有形成严谨的技术管理体系才可以多点开花,支撑长期发展,为此央国企非常有必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建立科学、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一是围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中心目标,建立“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三级管理架构。二是构建多层级研发组织结构,兼顾集团长期战略发展所需前瞻性技术研发和下属企业短期工艺优化,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专业协同”的联动机制。万华化学采取“集中创新,分散复制”的研发模式,构建三层研发组织结构。
图2:万华化学三层研发组织结构示意图
三是健全中央研究院组织架构,发育中央研究院总部功能,强化与各层级研发组织(如企业技术中心)的协同互补。陕煤技术研究院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构建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极大提升了科技创新效率。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科技与市场、资源、资本三结合”,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提升创新核心竞争力。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了“研究院+科技园+产业基础+基金”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以“一院二园一基地一基金”为抓手,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创新生态,拉近技术、人才和资本的空间距离,焕发集聚效应。
资料来源:长沙矿冶院公司官网、公开信息,和君团队分析立足于集团实际,搭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包括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科研人才选育用留体系、联合研发协同机制等,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增强研发能力,巩固创新成果。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体,通过机制设计,提高联合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以陕煤技术研究院为例,在合作共享创新机制方面,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实施科技经纪人计划。
以“科研人才选育用留”为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根本性、决定性和全局性引领作用。以“建设规划+通道设计”加强科技人才队伍顶层设计,以“精准引智+立体培养”多措并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以“分类评价+创新激励”不拘一格用好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根据科技创新总体规划,明确公司未来3年科技创新的关键行动计划,对规划实施的重大事项及关键举措提供策略指导。
国有企业在整合集聚创新资源、资金支持、提供新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只要在创新规划、创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创新机制等方面做好、做精、做实,就解决了“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的问题,科技创新就能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