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绩效管理的“隐形杀手”:被忽视的企业文化
来源: | 作者:李玉娟 和君咨询资深咨询师 | 发布时间: 2025-06-22 | 1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影响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

强大且正向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绩效带来很大不同。2019年,一项全美职场文化调查表明,拥有良好文化的企业,员工参与度和满意度远远高于没有做这些的企业,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力也随之提升。数据显示,有着优秀文化的企业在收入增长稳定性和股价表现方面也更为出色。

另一方面,薄弱的企业文化可能会摧毁企业,这样的“剧本”反复上演。财务舞弊行为使许多成功的企业破产倒闭,例如能源巨头安然、印度信息技术企业萨蒂扬;欺诈行为则让支付公司Wirecard和石油贸易企业兴隆声誉受损。2023年,数字货币交易所FTX宣布破产,继任CEO约翰·雷称,企业失败的原因是鲁莽的企业文化,包括内部管控的失位、决策集中于少数有利益冲突和存在情感关系的个人手中。

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一般被提炼为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明确的价值主张)和员工行为准则。员工的行为准则与企业业务模式、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传统共同决定员工的行为,进一步地,员工的行为决定员工绩效并最终决定企业绩效。

图片

企业的文化核心部分是这个企业被全体或大部分员工接纳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组合。而这些行为是由企业所处的独特内外部环境、经营模式、管理风格等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参见文章《企业文化,无需文字,它就在那里)。

文化在企业绩效管理中之所以经常被忽视,主要是因为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笔者认为,不合适的或者没有被有效管理的企业文化,是通过批量员工行为偏离(企业期待)破坏企业绩效的。

通常,规模在100人以内的企业中,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比较容易传递到全体员工,即使出现员工行为偏离,也比较容易及时发现和纠正。因此,在这般规模的企业中,不太需要专门进行企业文化专项管理活动。

当企业规模在100-500人之间时,如果企业董事会以及各个业务单元、业务职能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在理念、行为上步调一致,只要关注或通过相对简化的企业文化管理活动牵引员工行为与企业目标和战略一致,也可以有效避免批量员工行为偏离。

随着企业员工规模的增长、企业生命周期的延长,出现批量员工行为偏离无形力量会不断增强。

实践中,批量员工行为偏离主要表现为:

1)新员工留存率低

2)不断出现曾经的明星员工离职

3)基层团队管理者能力不足

4)间或出现团队管理者舞弊行为

5)中、高层团队管理者不担责、总是等待最高管理者决策

6)部门之间、团队之间不配合

7)出现恶劣裁撤员工,对企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情况

8)整体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

9)企业整体业绩无法达到预期

10)企业业绩整体趋势放缓或下滑

批量员工行为偏离原因,往往是企业在过度追求外部市场表现、追求财务指标的过程中忽视了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偏离了企业核心价值观。

批量员工行为偏离,一旦产生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扭转,很多企业会因此衰落。

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往往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价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转型过程中,都有意识地的通过企业管理有效牵引正确的员工批量行为、避免批量员工行为偏离。

国内企业中,华为、联想、京东、阿里、海尔都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富有成就的企业,这与企业最高领导者对文化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