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和AI时代,车辆投诉屡屡见诸报端与网络,给汽车经销商一线的危机预防和有效应对提出更高的要求。与量产车相比,豪华车有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在豪车展厅和售后维修处很少会见到车主本人,即便有客诉、想维权,也多是找人“代闹”……超豪车经销商想要实现稳健发展,就必须精准把握超豪车客户群体的特殊属性,做好危机防控与客诉处理工作,有效降低舆情风险。
雇佣他人交涉现象:超豪车客户直接到店购买的较少,出现问题时亲自到店恶性纠缠的情况也不多,但他们可能会雇佣司机、保姆等到展厅交涉,甚至雇佣他人闹事。这种间接的沟通方式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复杂性和处理难度。
丰富的人脉资源:超豪车车主凭借自身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一旦遇到不满,他们可投诉的渠道众多,能借助的人脉关系也更广,很容易将问题扩散,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
与经销商管理层关系密切:在同一城市,超豪车车主与经销商的总经理、投资人往往彼此熟悉。一旦产生矛盾,管理层难以回避,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业务关系,还可能在当地商圈引发连锁反应。
较大的谈判空间:超豪车车主通常拥有多辆车,对某一辆车的问题有一定的忍耐空间,这为经销商与他们进行谈判提供了相对较大的回旋余地。若能善加利用,将有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专业接待与身份确认:当有非车主人员到店交涉时,工作人员要以专业的态度热情接待,首先礼貌地确认来人身份及与车主的关系,了解其来意和诉求,确保信息准确传达。
及时联系车主:尽快尝试与车主本人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并表达对车主的尊重与重视。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合适的方式,向车主说明会认真处理问题,希望能与车主直接沟通,避免信息在中间环节出现偏差或误解。
法律手段应对恶意闹事:若遇到雇佣人员恶意闹事,影响正常经营秩序,在保持冷静克制的同时,要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以备后续可能的法律纠纷。
全方位舆情监测: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不仅要通过舆情监测平台关注网络平台上的公开信息,还要留意行业内的人脉圈子动态。安排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车主可能通过人脉渠道传播的负面信息或投诉动向,以便提前介入处理。
高层介入与个性化服务:一旦发现这类客户有投诉意向或已经开始投诉,经销商高层应尽快亲自介入,展现出对问题的高度重视。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如专属的售后服务套餐、定制化的补偿措施等,满足客户对于特殊待遇的心理预期。
主动沟通与关系维护:主动与客户及其人脉关系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沟通,诚恳地说明情况,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在问题解决后,持续进行关系维护,通过定期回访、举办专属活动等方式,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好感度,避免负面信息进一步扩散。
私下沟通解决:当与熟悉的车主发生矛盾时,总经理或投资人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或工作时间直接冲突,可选择私下、非工作场合与车主进行沟通,营造轻松、友好的氛围,便于双方坦诚地交流问题。
透明化处理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向车主保持信息的高度透明,详细说明问题的原因、调查进展以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让车主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消除其疑虑和不满。
平衡人情与原则:既要考虑到与车主的私人关系,又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在维护双方关系的前提下,坚守企业的经营原则和行业规范,通过合理的方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因过度让步而影响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精准把握时机:在发现问题后,不要急于马上与车主谈判,可先让客户感受到经销商对问题的重视和正在积极处理的态度。待客户情绪相对稳定、对问题的关注度有所降低时,再适时提出谈判,此时客户更有可能以理性的态度参与谈判。
提供多元化方案:充分利用客户的忍耐空间,制定多元化的谈判方案,除了常规的赔偿、维修等措施外,还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延长质保期、赠送保养套餐、提供高端驾驶培训课程等,增加谈判的筹码和吸引力。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谈判为契机,与车主探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例如,为车主提供专属的会员服务、优先参与品牌活动的机会等,让车主意识到与经销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价值,从而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为未来的业务发展打下基础。
在超豪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经销商只有深入了解客户群体的特殊属性,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危机防控和客诉处理策略,才能在减少舆情风险的同时,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超豪车经销商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经营智慧和服务理念的全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