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会同公安机关坚决打击“伪市值管理”等违法行为,切实净化市场生态。
2个月前,私募大V叶飞的一场微博实名举报引爆了整个资本市场,他不仅赤裸裸的挑明了行业长期的潜规则,更是直接挑战了监管的权威和底线。所以,这轮关于“伪市值管理”的打击和严查并不意外,但放到更大的背景下来看,则更有深意。
一个“伪”字其实是在为“市值管理”正名。
打击的是“伪”市值管理,而不是“市值管理”,这本身说明了监管对“市值管理”的态度。早在2014年,证监会就明确提出过“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次的一个“伪”字,其实变相说明了,“市值管理”不是黑色的,也不是灰色的,他是阳光的,褒义的。积极的市值管理应该致力于构建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基于资本市场的预期和需求倒逼企业的战略升级,业务调整。任何脱离产业基本面的市值管理都是耍流氓,是“伪”的。
注册制背景下,市值管理已成刚性需求。
要说资本市场当前最火热的岗位,毫无疑问第一是董秘,第二是IR总监。原因正是注册制背景下带来的整体上市公司生态变化。回望2019年底,30年的资本市场沉淀下来的上市公司仅有3000余家,而2年后,眼下马上就要破5000了。两年时间,换了天地。和君同事曾乔的一篇《你们才30亿,我们接待不了》(点击查看全文)刷爆网络,正说明了这样的趋势。上市公司再不积极主动开展市值管理,恐怕长期资本运营能力将大打折扣。而越是如此,证监会才必须构建清洁、阳光的市值管理氛围。
深刻理解“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次的“伪市值管理”的严监管,正是“建制度”和“零容忍”的深刻体现。注册制既意味着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的黄金时代,也意味着资本市场的严刑峻法时代。不要轻易挑战监管底线,不要简单的把当前的监管和过去的例行喊话相提并论,不要低估政府在构建一个干净的市场环境的决心。
这场监管是注册制大变革浪潮中的一件小事,但折射出的是基础制度的大变革。新的时代,牢记九字方针,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