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气质》
来源: | 作者:pmoae9f9e | 发布时间: 2021-10-14 | 2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什么是气质

文/王明夫


在逝水流年中,我们日复一日地阅读、听说、看到、经历、感受和体验很多很多人和事。其中的很大部分,都象旧式日历一样一页页翻过,留存不下什么记忆,也没有复习和回味的必要。但有一些阅读、见闻、经历、感受和体验,却会在人生的旅程中,或者勾魂摄魄刻骨铭心,或者无声浸润沉降积淀,最后蓄养成为我们称之为“气质”的东西。
冯友兰先生在《南渡集》中专有《论风流》一文,文质彬彬,气质跃然。文曰:

第一,真风流的人,必有玄心。所谓玄心,是指一种超越感,超过自我,做到无我,“真风流的人必须无我”,不太计较个人的得失和一己的喜忧,而是将自己化入天下苍生和自然万物之中。

第二,真风流的人,必有洞见。所谓洞见,就是不借用复杂的逻辑推理,而专凭直觉和睿识,直逼问题的要害,看破事物的本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三,真风流的人,必有妙赏。“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凡一境界,其最高深微妙处,皆是“不可说”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所谓“不可说”者,并非“无”,而是“真有”,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却无言”。庄子曰:“道可得而不可见”。因不可见,故不可说。不可说是道,得道者方为大师。相传梁任公与顾随二人对“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错”有相似的体认,二人讲授诗词赏析课的时候,遇到绝妙好词,均只能言“好,真是好”,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妙不可言,斯谓妙赏。

第四点,真风流的人,必有深情,懂得一往情深,能够憨憨地迷恋、痴痴地眷恋。由于真风流的人有玄心而能超越自我,所以他的深情就不是关乎自己的,不是对他自己喜忧和沉浮的嗟叹,而是“对宇宙人生的情感”。“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他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悲悯与同情。”这实际上是一种仁者的情怀,是仁者“以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因此,冯先生不仅讨论了魏晋名士的风流,而且还讨论到宋儒特别是程明道的境界,目其为“风流人豪”。

何谓风流也?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四者皆备者,每每与天、地、人、物俱化,斯为风流。生活中的你我他何以不风流哉?一缺玄心,总是斤斤计较;二无洞见,总是浅见陋识;三乏妙赏,总是与俗同枕;四寡深情,总是轻浮滥贱。涵养凋零,人格坍塌,何谈风流?风流是一种美和高贵,是一种人格美和人格的高贵,它可以与形体、样貌、男女、妆扮、钱财、权势无关,亦可以赋予这些东西以真正的气质。

这本书选编的几十篇文字,表面上看内容庞杂、错乱无章甚至于莫名其妙,但是在通向“气质”的意义上,篇章与篇章之间,随处都有眉来眼去的浪漫呼应或者相互补位的无声默契。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定义出人生的气质究竟由哪些成分所构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里各个篇章的主题和意蕴,是营养人生品位与气质的多种维生素。你说维生素X和维生素Y之间有啥关系?它们都为健康所必需,That’s All。

气质,是岁月的沉积、人格的蓄养,它之于人生的意义仅仅是:“它在那里!”(It Be There!)就象花儿在春天开放、在风中摇曳,美丽自处;亦象深山河谷的古老水车,于两岸青山之间,濡沫清流,兀自转动,吱呀自响。所以,气质跟附庸风雅无关,跟矫情做作无关,跟表演无关,跟目的无关。它在那里!

张承志的说法是深刻而高贵的,他说:“饱暖或餍足是不够的,富裕或财富是不够的——确实还存在更高的形式。确实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活下去的同时,怎样做才能保住生的尊严;微渺的流水日子,怎样过才算有过生的高贵。……这依然是一个精神的,关于人的气质的话题。……是的,就是它,它比经济大势、比是非成败,更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这样的人生立场和生活主张,显然透出一种精神挺拔、风姿绰约的气质。终究有一天我们会悟识到,人生中的一切功名利禄、穷达祸福、順逆成败、风光落魄,都不过是速朽的身外之物或迟早要散的眼前浮云罢了,惟自处的品位与气质,堪为生命的终极表达!

雅雅地读这样的一本书,静静地想一个问题:生命的河水,该怎样流淌?——这样的生活一幕,也是很有气质的生动写照!

兹为序。

2007/10/29初稿于纽约曼哈顿Empire Hotel,Room 737
2009/04/05修订于纽约飞往亚特兰大的航班DL 1787
2010/01/10定稿于瑞士四森林湖畔Weggis小镇Post Hotel3022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