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证监会就《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私募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私募办法》涉及完善全链条监管,细化分类监管,落实创业投资基金差异化要求,完善合格投资者标准,强化募集环节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和信息报送要求,明确私募基金退出和清算要求,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等。监管趋严之下,私募行业面临着怎样的形式与发展趋势?在证监会有力领导下,私募基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登记备案规范性、透明度不断提升,1152 家私募证券管理人纳入“分道制”,优质管理人获得更多展业便利。增强法治和诚信约束,不断加大私募基金违法违规活动查处力度,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生态加速形成。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增加,不断健全制度机制,从优化私募登记备案、规范私募产品发行、完善私募信息披露、强化私募风险监测和处罚等方面规范公司和产品运营,增强私募基金市场的规范性和活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出私募基金的市场价值。房地产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弱化,各类地方政府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如合肥模式的成功,给各级地方政府参与股权投资提供了参考借鉴。当前中国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经济,各级地方政府在设立产业基金以 LP 的角色参与股权投资的趋势将会持续提升。国资主导基金总量高位稳定,市场化 GP 与政府深度捆绑趋势加强,VC/PE 国资化成为确定性趋势。以 23 年 Q3 投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 Top5 为:中金资本、毅达资本、深圳高新投、深创投和中科创星,这五家机构均为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向前看”,投早、投小、投科技成为新的行业态势,PE/VC 机构设立专注种子期的投资业务,各地引导基金也向早期 GP 机构和项目延伸。为了布局早期技术和抢占新的产业链,不少市级区级发起设立天使引导基金。随着政策支持影响,越来越多国资 LP 和产业投资人入局。以 2022 年为例,先进工业赛道 2022 年吸纳资金占比近三成,硬科技赛道吸纳资金占比两成。泛科技( 包含先进工业、硬科技)在 2022 年一跃成为私募股权市场最大赛道,首次超越消费、企服和医疗赛道。随着私募股权市场的逐步成熟和规范,以及竞争的加剧,各类私募基金除了为被投企业提供股权资金外,还正在为被投企业提供各类赋能服务,例如提升管理水平、市场开拓等等,进而助力被投企业更好地发展。此举一方面可以提升私募基金争取优质项目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被投企业的价值,实现私募和被投企业双赢的局面。
对于 GP 来说承压最强的是退出端,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二十多年来的爆发式增长,折叠在其中的资金总量之大,DPI 的压力倒逼 GP 开始审慎思考退出策略。以投退比例来看,从 2023 年 Q2 以来退投比飙升,“退出”成为各家机构关注的核心主线。被投企业通过 IPO、并购、股转、回购及清算方式,使投资人实现退出。存量周期下,清库存的压力使 S 基金更火热,各机构都在探索如何盘活存量资产,增加退出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