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强总理向大会做了《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发布后,康养产业、银发经济成为2024年初热词。与许多产业不同,康养产业,以及康养产业带来的银发经济,并非某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一个产业集群。银发经济则是在我国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社会整体的产业变迁,既包括围绕老年人提供核心服务与产品的新生产业,也包括因为人口结构变化而产生的传统产业变革。
我国自上世纪末进入老龄社会,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自2013年产业元年以来,康养产业持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有一席之地。产业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伊始,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康养产业与银发经济,展现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将养老金融列为金融工作的“五篇大文章”之一,金融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大大提升。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进行试点,试点一年间,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已突破5000万人,个人养老金缴存金额约280亿。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我国的养老三支柱体系建设进入新篇章。
养老金融目前可以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与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的发展,必然带动更多金融机构在康养产业的进一步投入,特别是养老产业金融与养老服务金融。在养老产业金融中,可以预见,对于康养产业的进一步金融支持,必然将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及各类投资机构的重点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如何在养老金融中,提高资源配置,并制定一系列适配的政策制度,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而在养老服务金融中,如何将金融手段与终端产品服务进行融合发展,成为重点关注课题。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并未在康养产业开展大规模布局的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纷纷开始根据自身特征与能力,围绕金融构筑康养产业生态圈,拓展养老服务金融能力。——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将原有的养老服务或老龄事业提升为银发经济,是康养产业在新时代提质扩容的重要方向。在2024年国办1号文中,明确将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老年旅游、适老化改造列为银发经济潜力产业。
银发经济是对传统康养产业的边界拓展,一方面将产业对象从老年人拓展至全龄人群的“为老”与“备老”服务和产品,另一方面则将原有的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结构拓展为涉及一二三产的多元化产业集群。
在养老金融的发展为产业在消费端提供了更加坚实保障的基础上,银发经济的发展是要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以实现产业集聚、融入产业集群的方式进行发展。在服务层面,从做精做专单一细分业态逐步发展成为提供综合型、融合型服务,搭建服务生态圈。在产品层面,更加重视老年客群的不同消费层次与消费需求,实现产品版图与体系的建设。
从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银发经济虽然已被纳入各地方推动发展的重点内容,但具体举措尚未成型,产业发展的模式与主体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探索方向。银发经济经营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银发经济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将成为进一步重点发展的对象。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实现银发经济跨区域、国际性合作,打造银发经济“产学研”等平台或联合体,塑造银发经济品牌、标准等措施也可能进一步出台完善。——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
“消费”已经成为康养产业与银发经济的核心所在。在传统养老服务层面,市场呈现需求人群数量持续增长,但现有全国机构的普遍入住率近10年维持在40%左右的错配局面。因此,一方面构建更加丰富、多元、高性价比、高品质的康养服务;另一方面与养老金融进行结合,突破付费与支付的天花板,才是康养服务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在更加多元的消费层面,2023年,在“消费降级”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生活关键词之时,老年群体消费潜力进一步被释放。特别是随着银发网民群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成为了银发一族的新天地。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中国银发群体大数据洞察报告》,截至2022年,我国银发群体网民规模达3.28亿,互联网普及度达67.4%。老年人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观看者,也成为了参与者和创作者,截至2023年11月30日,“抖音”平台上60岁及以上且粉丝量≥400万的银发网红数量已经达到20人。
线上消费也成为了老年人群的主战场。2023年“双11”开场10分钟,京东电动轮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倍;风湿关节用药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6倍;预售首小时,天猫助听器成交同比增长425%。电商平台纷纷针对中老年人,开展针对性营销宣传与产品销售。银发经济的线上场景构建成为新的方向。
此外,老年人群在2023年蓬勃的文旅市场中,也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央视财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老人在旅游上增加的消费高于其他所有年龄层,对旅游的贡献力问鼎首位。而旅游正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同时,携程发布的《2023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5日,55岁以上人群出游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从具体年龄段看,55至60岁是主力消费人群,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成;61至65岁占比超2成。传统养老服务企业、文旅企业纷纷开始抢滩老年旅游市场,更加符合老年人长周期、慢节奏、多元康养需求特征的老年文旅项目与商业模式亟待开发。——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蓬勃的市场需求和高速的产业发展相比,康养产业与银发经济也存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发展质量较低等现实问题。本次《报告》中,将民生项目、健康项目纳入“一带一路”篇章,第一次强调了科技研发应用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与发展,提出发展老年医学、医疗护理板块等目前康养产业中相对薄弱的板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成为发展关键词。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已连续多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围绕着“养老”发展十年的康养产业已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与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未来围绕“银发”而持续发展的康养产业,将更多融入社会整体发展框架,与金融、科技、消费紧密绑定,展开新的篇章。
和君康养事业部专注于康养产业的专业研究与运营实践,携手各级政府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链接和君平台化资源,定期发布行业白皮书、蓝皮书等报告,深入一线为各类企业、机构、社会团体、从业人员,提供康养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战略规划与落地执行、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与优化提升、品牌提升与营销推广、运营管理服务、投融资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一站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