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年度报告
下一个五年: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前瞻
和君康养事业部
2019年06月
在不确定的市场谋求确定性的成长
对中国而言,2020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养老走过了第一个真正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五年。
2020年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免疫力。免疫力强的会加速升级,反之就会被加速淘汰。强者愈强,弱者恒弱。这是历史不变的规律,也是人类系统的自我升级。在大自然的漫长进化过程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生命,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智力最强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活下来”是多么朴实的愿望,但是这需要我们对市场的逻辑有充分而清醒的认知,这也是这次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和各个国民产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六年来,每个岁末年初,我们推出一本年度报告,回望这些报告,作为游走于商业原生态的一线团队,每一年,我们记录下那些重要的变化和需要反思的刹那,洞察分析,前瞻预判。这些分析的言论,无关功利。可能既不能帮助接近世俗的成功之道,也未见得能帮助在康养产业里赚到钱,但,我希望它会给人一种能力。疼痛清醒的能力、看破机会的能力、坚持不弃的能力、触底反弹的能力,在漫长路上面对周期的更替、产业的变迁、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种种时代的虚妄和艰险时,仍得以穿透、看见永续经营的核心所在。
世事沧桑,经济凛冬,坚持做,且只做正确的事,并愿意放弃看得见的诱惑,耐得住寂寞,这才是通往“活得好”的唯一路径。
一、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生了和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优秀企业的生存更加依赖市场化,产品和服务是铁饭碗。虽然做养老是顺应政府、政策主导、补贴先行,但是企业在摸盘滚打中逐渐发现,若过度依赖政策和地方官员,确实会获得一些支持,一旦政策红利期过,或者政府领导班子变动,关系断了,企业的资金链也随之断了,而企业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这是最可怕的危机。但是有好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不同,产品服务品质好,客户愿意花钱买单,经营性现金流就越强大,对政策补贴和融资贷款的依赖程度越低,企业就活得越好。
这样的企业拥有抗风险的真本事,比如疫情期间,很多入住率高的养老服务机构,虽然封闭管理搞得很紧张,人工成本会高一些,但收入端现金流波动不大,靠谱的医疗照护和封闭管理还增加了信任感,疫情后还迎来了入住的小高峰。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让资金链无压力,才是靠谱的选择。
尤其是经历了疫情这个试金石,企业自身的免疫力,功夫在平时。平时企业的运营效率、速度,未必会表现明显,但一遇到突发情况,企业的行动快不快,效率高不高,布局早不早,是否合理,这些都是考验企业是否有一套完整完善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流程。
康养产业无论市场如何发展,都是具有较强的服务业属性,专业性永远是赢得市场长久竞争力的制胜关键。在这个微利产业,真正在营收和利润上持续跑赢行业平均水平的永远是极少数的大品牌,怎么能控制成本,怎么以更高的价格,怎么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怎么获得更多的品牌溢价,还有怎么获得更高的资本估值。唯专业能够致胜!
第二,民营康养企业仍然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创业发展过程。疫情重创经济,有很多央国企背景的投资企业盯着抄底收购的好时机好项目,不少民营的养老企业都希望把项目转让给国企,甚至不留任何股份、全资产一次性出售,看来真是内心凉凉了,不禁让人疑问这是新一轮的“国进民退”吗?
不管怎样,从康养产业资产、资源、资本是必不可少的三大核心要素上看,一定是国企掌握更多。在末端,市场、客户、服务方面,民企还是有优势的,效率更高,活力更强。
我仍然相信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2015年后全国和各地都出台了有关养老服务星级评定标准、适老化建筑标准、老年宜居环境标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资金……更多的标准和政策在约束和引导企业怎么赚钱、赚什么钱,当进入一个可持续的、有规范性的市场经济环境,就一定会不断有新的优秀企业涌现,而其中必不可少民营企业的身影。
第三,风险投资越来越少,股权投资越来越难,政策性贷款嫌贫爱富,上市公司纷纷上岸。康养产业资本市场到底怎么了?回想2016年,是康养市场的并购浪潮,才短短不到四年,疯狂并购后收效甚微,后浪还未出现,前浪就已抽身上岸。
从2019年底开始,远洋集团出售椿萱茂30%股权,将养老业务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紧接着资本的退出举动接二连三。北控医疗也将彻底转让福龄金太阳公司的全部股份,扛了五年还未等到扭亏为盈,就果断收拾行囊、转身退场了,暂不再涉入养老领域,留下一声叹息。而转型五年后的宜华健康,2019年宜华健康整体亏损18个亿,亲和源巨亏1个亿,按照对赌协议创始人未来还有2.8亿的净利润要赚,否则股权转让款退还给上市公司还不够。从创始人转为经理人的百般压力、无奈与辛酸,是福是祸还是躲不过,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根本原因还是出在了不赚钱,大规模的资本进入,仍没有解决盈利水平这一难题。原本风险投资是雪中送炭,私募股权是锦上添花,虽然近些年国内的营商环境逐渐优化,康养企业的融资渠道看起来更加多元,但其实这种内松外紧是空前的。了解行业本质,回到市场规律,在市场进入良性前,多留时间窗口、建立容错机制和保护尊重市场主体,很有必要。
二、 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
第一,由粗放走向精准。2019年12月,国家统计局印发《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分了12个大类51个中类和79个小类,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官方第一次对养老产业概念定义、产业分类等进行科学界定。呈现出一个围绕着银发消费生态体系的商业版图,我们可以主观地将其分成直接给老年人提供医疗和照护服务的核心产业,以及与核心需求相关衍生出的辅助产业,养老设施的建设、养老科技智慧养老、养老用品、养老人才培训等等,其次还有给这个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支持的细分产业,养老金融服务、公共服务、老年社会保障,另外还有一些有关展览、法律、传媒等其他服务。
表面看到的是分类,实则洞察的是机会。由此我们会发现产业边界和产业容量在扩大,增加了很多相关产业,关联性比较强,把这些分支统一划到养老产业里来统筹。另外产业是向精细化方面发展,这也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更长远的一个时期,在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必须全面优化盈利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开始向细分市场纵深发展,越来越精细、越专业的小众市场和服务内容会被关注,比如专门提供家庭健康管理、提供认知症照护、提供功能性康复的服务企业或产品生产商。
对于企业而言,在这些细分产业中,要找到有高增长机会的产业,相对门槛不高、现在集中度不高、未来成长空间大的细分产业是值得进入的产业,尽快形成产业布局。千万别贪大求全,别大水漫灌,进入点和撬动点格外重要,我往往给企业的建议是,一个眼光向外看,看外部的环境光和机会,一个眼光向内求,看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抓住细分人群,找准细分市场,扎根一个细分产业,再延伸布局,是比较务实的做法。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多想想外部可行性,内部可能性,“打开产业地图做企业,沿着核心能力走下去”。
第二,产业龙头集聚。貌似几乎所有产业的都会经历这样的历程,门槛放开—大量公司进入—同质竞争—大量亏损—市场重组兼并-稳定的新格局。尤其疫情以及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会加速企业的优胜劣汰。很多康养企业负债率比较高、规模比较小、自身资金实力不够厚、专业能力不够强的企业会被清扫出局,更多的市场份额会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业整合加速。
接下来的并购潮中,国企央企将成为新增的投资方主体,大独角兽公司由于业务体量大、资金流安全,正在积极地寻找质地优良且价格合理的标的公司进行并购整合,补足自身短板又开疆拓土,占领被淘汰企业释放出来的市场,快速扩大规模,品牌积累和品牌优势将逐步形成。也许下个阶段,逐步涌现出一批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巨头公司,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同样能够预见到的是康养产业的发展竞争要素升级,机构网络布局、高净值客户积累、不动产管理以及金融支付手段,都是所需的资源禀赋,是深耕康养产业的有力支撑。中国健康养老产业格局的改变,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优势企业借助资本手段可以迅速拉开差距、占领市场位势,进而淘汰落后企业,改善产业环境。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股权融资、资本运作和市值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更多需要引入产业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让推动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又多了一种可能性,基于产业和资本的良性互动来寻求事业新突破。
第三,消费需求释放倒逼市场创新。疫情虽然在微观层面对一些企业和个别行业确实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但是长远来看,真正影响和颠覆一个产业发展的还是基本矛盾和关键要素的变化,比如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化、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变化,还有消费需求的变化等等,只有这些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才会对某个产业产生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面对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尤其需要激活国内康养消费市场。
随着“60后”一代迈入老年,与30、40后的老年群体相比,在个体特征、社会属性、消费需求方面都呈现出诸多新特征。中国老年协会预测2020年老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到2050年将达到48.52万亿,将以9.74%(将近1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从最近几年的创新趋势看,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然很高,老年人同样使用微信、善用小程序,开始尝试短视频、直播、社交电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不断更新,未来的老年人更愿意也更舍得为自己花钱,消费观念由节俭、节省逐步向花钱买快乐、花钱买健康的消费理念转变,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快乐健康晚年”会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的新追求。
因此,康养市场的基本矛盾是,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与不均衡不充分的供给,有的服务内容扎堆,有的重要而未被满足的需求对应工供给是空白。消费分级会越来越明显,大众是刚需性消费,中产阶级是冲动式触发消费,大众是趋同化消费,中产阶级是趋优化消费,大众是功能化消费,中产是美学化精致化健康化消费。新消费时代里比拼的还是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康养产业最大的问题不再是没有市场,而是能不能抓住有效需求,创造出与新需求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很多社区驿站连锁企业有流量,没有变现能力;很多老年用品企业有很好的产品,消费者支付意愿不大,没有变现能力;很多广场舞公司有很好的社群、也拿到了融资,但也没有变现能力。怎么把机会释放出来,怎么解决消费需求的问题,怎么刺激消费潜力,那才是精细化增长——就是以精细化运营、精细化营销为基础实现的增长,具体来说,可以理解为人群圈层化、产品明晰化 、触点多元化,一定是所有企业后十年关注的增长点。
三、 如何实现持续成长?认知,市场,能力三驾马车。
认知:巩固基本盘,做增量之前,先向存量要效益。规模化的连锁企业,经过前几年的大举扩张和高歌猛进,全国性的落地项目,有上万张床位,现在基本开始收敛聚焦。就像万科养老这样09年比较早就进入养老产业的开拓者和长跑者,经过10年的发展布局了16个城市52个项目1万张床位,2019年,提出“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万科把做养老称之为是“进窄门、走远路”,走得很慢,却能走得很远。
服务和运营能力被视作万科养老的“护城河”,运营业务独立核算,并成为万科养老业务转型翘板。建立了万科养老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的9个核心指标与9个产品模块。业务拓展模式也随着大战略的调整而放慢脚步,从原来的从0到1、1-10、10-100,节奏调整从0到1、1到2、2到3的稳步发展模式。在布局核心城市核心资产形成一定规模体量后,要做的一定是稳定基本盘,一定是等市场更成熟,才是规模化和大提速的时候。
市场:卡位人类生活进化方式,做“健康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康养产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疫情后激起消费者对传统住宅方式的反思,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一波企业一定会瞄准全龄家庭健康需求的痛点。做顺应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的广泛诉求的事,例如融创、万通、力高、朗诗、当代等企业,以纷纷战略布局医疗康养产业,打造医疗高端康养服务品牌,目标定位为打造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人群的医疗康养服务体系。
地产将成为健康生活与健康居住的物理载体,整合资源塑造的是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全龄全方位健康生活服务成为重点,是“买服务,配房子”阶段。以前是买马配鞍,现在是买鞍配马。从关注环境、关注建筑的节能与环保,到回归人本、关注人居环境的健康和福祉,是康养产业的范式转变,也是企业基于对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的深刻洞察要进行的战略选择。
能力:高增长,降负债,不可或缺的产业金融生态链。中国的康养公司在商业模式、不动产金融端等方面,跟国际上的一些企业、其他产业的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自我升级是所有康养企业的必修课。康养生态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开发商、投资商与运营商的角色分离来实现开发利润、租金收益、资产升值收益与经营管理收益的分离。中国养老地产要得以持续发展,也必须构建这样一个康养产业金融生态链。
养老会员制近年来暴雷多,政策不明朗,容易跑偏,也有打政策擦边球的嫌疑。无论是养老服务嫁接保险、信托、基金,或者探索REITs模式,总之具有流动性较高、收益相对稳定、安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或通道,才能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填补当前金融产品空白,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广泛筹集项目资本金,解决去化的痛点问题,降低债务风险,是企业稳投资、补短板的有效工具,也是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手段和准备。
环境是外因,管理是内因,能力是根本。毕竟在一个基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中,确定性的增长和可控的风险才是最好的“安全边际”。
回想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个人的半生,不到一个康波的时间,抵不住国运的流年,逃不过时代的变迁。疫情没有改变周期,不过时加速了新一轮经济的新陈代谢。每一次寒冬,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成长。
在动荡的市场机会和竞争环境中,我们致力于通过研究驱动、价值赋能来帮助从业者减少不确定性、应对变化和把握未来。
大浪淘沙,成者寥寥,能在大浪淘沙中活下来的,都具备了去山顶看看的能力。我相信,真正强大的经营者,既是骆驼,也是豹子,顺境时蓄势积累,危机时全力突击。
和君康养事业部·和伊养老
曹卓君
于2020年春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