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本质是平抑电力供需矛盾,是智能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本要素,将推动整个电力系统从“源-网-荷”到“源-网-荷-储”的变化。
在“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激励措施。2021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300多项与储能相关的政策,产业热度空前,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储能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呈现爆发式增长。
特别是电化学储能领域入局者众多,包括传统动力电池企业、掌握关键技术的新势力、跨界产业方等,各方都在跑马圈地,大规模的新建产能,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抢夺拟落地储能项目。但是面对具体项目,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行业趋势、项目特点与本地产业结构进行充分论证,降低决策风险。
为此,本文结合当下各地政府招引新能源项目特别是储能项目的热点,根据团队近来为多个区县政府进行招引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实操经验,重点分析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储能项目的关键要点与工作思路。今年下半年以来,储能市场供不应求,多家电池厂商表示,储能电池现货已经排期到明年。储能电池供不应求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求超预期,部分企业前期备货不足;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受供应链与优质产能限制,出货量不足。
国内多家动力、储能电池企业9月份以来正加紧扩充产能,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代表企业扩产情况统计如下:此外,包括蜂巢能源、捷威动力、欣旺达、力神电池、瑞浦兰钧、珠海冠宇等多家电池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储能电池。
目前储能锂电池市场供不应求,长期来看,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将极大考验企业的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市场拓展的综合能力,企业盈利能力面临下调风险,行业将加速洗牌,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公司。
储能项目单笔投资额大,动辄数亿或者数十亿,相应的配套要求高,土地配套数百亩,涉及面广,技术路线多元,项目质地参差不齐,投资决策要慎重。
建议地方政府基于本地的产业规划,结合上下游产业链互补进行通盘考虑,重点关注企业未来成长潜力、创收利税、技术研发、综合效益等。我们认为,项目发起人资金实力、技术能力、生产管理水平和行业趋势等关键因素将影响招引项目的成败。第一,资金方面,政府往往会配套出资一小部分,大部分需要依靠项目发起方自行筹资,在当前形势下,资金筹措难度较大,筹资进度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落地与实施;第二,技术方面,以电化学储能为例,技术更新迭代极快,只有拥有领先的核心研发团队,才能保证企业的持久生命力;第三,生产管理方面,储能行业现阶段大规模扩产,未来必将比拼成本与产品质量,拥有稳定、善运营的生产管理团队的企业能在激烈竞争中盈利;第四,行业的发展趋势,当下电化学储能市场极其火热,动力电池厂家不断扩产,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盈利水平不高,新项目投产通常需要2-3年时间,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将会怎样,都会影响项目的投产规划。
基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在具体项目上,可以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充分尽调论证,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根据地方政府招引储能项目的关键因素,可研围绕这几个因素展开。
第一,对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储能行业进行充分研究,了解产业现状、产业格局、发展趋势等,需要从国家政策、产业环境到企业环境等各层面分析,判断产业发展机会。第二,对地方政府调研,了解地方政府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产业基础、产业短板等,论证项目与当地产业的匹配程度。第三,对项目发起人做尽调,了解发起人的历史沿革、主营业务、竞争优势、资金实力、发展规划等,论证发起人的资金、研发、运营管理等综合能力。第四,对拟投建项目可行性论证,了解项目建设概况、管理团队、经营规划、财务预测、投资估算、效益评价等,论证项目预计带来的营收、利税、就业等效益。整体来看,可研要客观中立,充分揭示项目的亮点与风险;其中,风险可重点关注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关注新技术、新产品的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滞后,导致竞争力下降而被淘汰的风险;经营风险重点关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财务风险重点是指内外部多重因素导致企业毛利率持续下降的风险。随着储能行业投资热度的持续上升,各类储能项目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站在新的历史时点,地方政府需要基于自身的产业布局,科学合理地招引适合的项目,充分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