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如何构建?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建筑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4-10-13 | 2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宏观到微观,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时,应至少完成以下步骤:构建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编制项目活动管理规范制定项目岗位作业指南。三者的目的分别是搭建框架、明确 “管事” 的标准、明确每件事由谁来做。

可以用工程项目做一个形象的类比:建立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就是建筑的主体结构,是每个建筑物可以交付使用的基础;编制项目活动管理规范是管线专业施工与硬装,目的是赋予建筑物基本的功能;而制定项目岗位作业指南就是软装与置办家具家电的过程,有了这些动作才会有人使用建筑物的场景与界面。

而一本科学系统的项目管理手册,就可以将以上内容进行融合。在本讲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制定以上三项内容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与管理要点。

建立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


完整的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应该包括项目管理方针、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运作流程、项目活动表单与项目基础管理工作五项基本内容。

首先是项目管理方针。这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石,它明确了项目实施的总体方向和原则。例如,“法人管项目” 是一种常见的项目管理方针,它强调法人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确保项目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方针,需要明确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过程控制、管理程序以及资源配置等关键要素,以满足项目管理政策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建系统的项目管理手册中,第一章即需要明确 “法人管项目” 为项目管理方针。同样地,不同的项目模式,如项目经理负责制、区域承包制或联营合作模式等,也会有不同的管理标准和要求。

其次是项目管理制度。制度是项目管理的准则和规范,确保每个项目都能遵循公司的统一要求。这些制度涵盖了项目前期管理、资源保障、实施过程、信息服务和竣工收尾等各个环节,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编制项目管理手册时,应将企业现行的项目管理制度进行融合,相关的管理要求应避免冲突矛盾。如果发生矛盾,应对配套制度进行及时修订,规避制度体系的杂乱问题。

第三方面是标准的项目运作流程。流程和制度相辅相成,流程是制度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形式,通过明确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和完成时限,即可以有效保障项目的有序进行,并形成良好的项目管理秩序。因此,在编制项目管理手册时,能用流程描述的管理事项,应尽可能用流程去描述以提高管理效率。对于不方便用流程描述的事项,也要尽可能用图表等方式归类整理、清晰易读。

第四个方面是统一的项目活动表单。表单不仅提高了数据和信息收集的效率,还起到了作业指导书的作用。通过填写表单,员工可以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从而达到指挥棒的效果。统一的活动表单还有助于减少重复劳动和低效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最后,项目管理体系还包括项目的基础管理工作。基础管理是确保项目管理理念得以落地的关键环节。例如,科学的定额体系、准确的成本核算等都是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编制项目活动管理规范


如果我们抽象来看,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组组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共同推动着项目的实施与完成。而每一个活动过程都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中的各类 “活动” ,是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最重要的管理对象。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活动,一类是管理活动,而业务活动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区别于项目现场布置标准、质量技术标准等 “业务本身的标准” ,管理标准则侧重于通过明确对于每项业务活动 “如何管理” ,从而让业务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因此,对 “业务活动” 本身的管理至关重要。即通过明确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以及转化机制,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减少浪费和延误,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建立活动管理规范时,必须考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启动、策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各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确保项目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例如,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可行性等关键要素;在策划阶段,要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策略;在实施阶段,要关注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在监控阶段,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在收尾阶段,要做好项目的总结、验收和移交工作等。

我们在帮助建筑企业编制项目管理手册时,通常要包含工程项目的全专业与全过程,手册包含通用模块如下:总则、项目组织管理、前期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分包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商务法务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收尾管理、行政综合管理等内容。企业可根据业务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同时,有一点需要额外注意,即项目各活动之间的关系。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多个活动和任务,这些活动和任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前后依赖、并行关系等。通过明确这些关系,可以合理安排活动的顺序和时间节点,避免活动之间的冲突和延误,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比如分包管理、材料管理与设备管理,属于 “生产资源管理” 的范畴,但对各类生产资源价格控制、组织协调等工作,又直接影响了项目进度与项目成本。因此,在制定项目管理标准时,对于这些接口问题要格外注意。

制定项目岗位作业指南


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最后一项内容是岗位作业指南。项目活动管理规范明确的是每项项目活动的管理标准,而岗位作业指南就要切换成 “人” 的视角,把 “人” 和 “事” 匹配起来。

通常来说,项目管理手册正文的行文是按管理事项的逻辑进行铺排,如果编制得科学规范,对项目管理工作就能起到比较理想的支撑作用。对于追求更高的企业来说,可在项目管理手册的基础上,单独编制岗位作业指南。指南可作为项目管理手册的附件,也可作为 “细则” 类的二级文件,用于对项目管理手册进行补充。

岗位作业指南是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不同岗位类型而专门编制的详细操作手册。它相当于一个岗位的 “导航仪” ,任何岗位的员工只需翻阅这本指南,便能清晰了解自身职责及工作流程。指南主要由四大板块构成:工作指引、技术导引、通用技术规定以及标准图示。

工作指引部分,需要详细列出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任务分工、工作交接点以及相应的管理规则,确保各项任务能够有条不紊、规范高效地进行,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和混乱状态;技术导引则为各个岗位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操作标准,包括应采用的技术手段、计算方式、遵循的规范、参考的图例范本等,使得各项作业都能达到统一的技术标准;通用技术规定是一系列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它的应用避免了在不同项目中重复编写相同规定,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也确保了文件整体的高质量与统一水准;标准图示则以直观的方式提供了作业参考,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与完成质量。

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的三大步骤

建筑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标准化工作时,从宏观到微观有三个关键步骤:构建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编制项目活动管理规范与制定项目岗位作业指南。


其中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包括管理方针、制度、流程、表单和基础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的基石;项目活动管理规范明确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的管理标准,确保项目有序进行;岗位作业指南则为不同岗位提供详细操作手册,明确职责和工作流程。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