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走向世界舞台:三张表透视中医药出海热潮
来源: | 作者:刘小雨、丁婷婷、信心、陈建国 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5-03-18 | 181 次浏览 | 分享到:
日前,华森制药(002907.SZ)公告披露,公司收到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以下简称“HSA”)核准签发的中成药注册批文,批准公司重点中成药六味安神胶囊符合新加坡中成药标准注册,并批准其在新加坡上市销售。
六味安神胶囊为中药1.1类创新药、国家发明专利品种、国家医保品种。2024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保护品种公告(第19号)(2024年第117号)》,批准华森制药生产的六味安神胶囊为国家首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保护期限至2031年9月。2024年12月17日,华森制药向HSA递交中成药产品注册申请(申请号:24F8506J)。这也是继2024年9月甘桔冰梅片获得新加坡注册批文后,华森制药第二个成功实现海外注册的产品。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扬帆出海”闯出了新路径。

出海热恰逢政策推动与全球化机遇

1、国家战略支持。中国将中医药国际化纳入“健康中国2030”和“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立海外中医中心、签署传统医药合作协议,推动中医药服务与产品输出。国际组织如WHO的认可(2019年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合法性基础。

2、疫情催化加速。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如连花清瘟、化湿败毒颗粒)在多个国家获得应急使用授权,提升了国际关注度。例如,连花清瘟在泰国、巴西等20余国注册。

主要挑战与障碍

1、科学与文化认知差异。疗效验证体系冲突,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与西医基于循证医学的“单一靶点”评价标准存在矛盾。例如,复方中药成分复杂,难以通过FDA的临床试验要求。同时存在文化误解,部分国家将中医与“巫术”“伪科学”关联,需通过学术交流和本土化传播逐步扭转。

2、法规与标准壁垒。欧美严格监管,欧盟《传统草药产品指令》要求草药产品需有15年以上欧盟使用历史,导致多数中药无法以“药品”身份进入;美国FDA仅批准少数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完成Ⅲ期临床)作为膳食补充剂。质量控制难题依旧,中药材种植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问题(如2013年英国禁售部分中成药)影响国际信任,需推动ISO中医药国际标准(截至2023年已发布89项)落地。
3、市场竞争与替代品威胁。日本汉方药(如津村制药占据全球90%中药专利)和韩国韩药已通过标准化生产抢占市场,而中国中药出口仍以原料为主(2022年中药类出口额50.8亿美元,其中中药材占比超60%),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不足。

破局路径

1、以“医带药”模式打开市场。通过针灸、推拿等易被接受的非药物疗法(全球183个国家已使用针灸)建立信任,再推广中药。例如,美国部分州将针灸纳入医保,带动中成药需求。

2、科技赋能标准化与创新。利用AI、大数据解析中药作用机制(如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对清肺排毒汤的分子网络分析),通过指纹图谱技术实现质量控制。开发符合国际需求的剂型(如颗粒剂、片剂),并探索“中药+功能性食品”跨界路径(如王老吉凉茶海外推广)。
3、本土化合作与品牌建设。与跨国药企合作,借助当地渠道降低准入难度。打造国际化品牌,结合属地文化调整宣传策略(如在非洲推广抗疟草药Artemisinin)。

中医药出海代表模式和企业

中医药出海的过程中,涌现出多种典型模式和一批代表性企业,这些模式和企业通过不同路径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

表1 中医药出海代表模式

图片
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整理

表2 中医药出海代表企业

图片

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整理

表3 中医药出海典型区域策略

图片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整理

未来展望

中医药出海需长期布局,短期内可以文化传播和健康服务为主,中期通过标准化突破法规壁垒,长期目标则是融入全球主流医疗体系。在此过程中,平衡传统特色与现代科学、文化自信与国际规则,将是关键。若能突破瓶颈,中医药或将成为中国软实力和健康产业全球化的重要支点。同时,现有中医药出海的代表模式和企业展现了从“文化输出”到“产业落地”的多维探索,未来将进一步整合政策、科技与市场资源,形成可持续的全球化生态。

和君医药医疗事业部持续关注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出海动态,为企业提供出海咨询服务,欢迎有出海意愿的医药医疗企业与我们联系,共谋全球市场战略。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