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经济大省挑大梁” ,建筑企业如何乘势而上?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建筑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5-03-05 | 29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这一举措,完全改变了近20年来 “强省带动弱省” 的区域战略方向,其核心在于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极

过去追求区域均衡发展的模式虽有助于缩小差距,但在全球经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国家发现将有限资源投向基础扎实、效率更高的东部沿海省份,能够更快形成突破性发展动能。这种战略调整既是应对美国科技遏制和产业竞争的现实选择,也是基于 “让强者更强” 的竞争思维——通过打造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高地,在国际产业链重构中掌握主动权。

政策实施层面呈现出系统性的支撑体系。中央不仅通过扩大专项债规模、下放项目审批权等方式强化资金保障,更在土地指标、能源配额、环境容量等生产要素配置上给予特殊倾斜,这种 “要素包” 式的支持突破了传统政策框架。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资源集聚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聚焦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基础设施,如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通过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图片

△杭州未来科技城文化中心效果图(图源:余杭发布)

这种战略调整正在重塑国家经济地理版图。东部省份获得的发展自主权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制定产业行动方案,以上海银发经济、浙江 “两新” 工程为代表的特色产业规划,展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对个体而言,这种区域发展重心的迁移创造了独特的机遇窗口——从南京与杭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设施建设竞赛,到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协同布局,产业能级的跃升必然带来人才流动、资本聚集和城市价值的重构。这种 “非均衡发展” 战略的深层智慧在于,通过培育具有全球辐射力的经济极点,最终形成 “以点带面” 的协同效应,既提升国际竞争力,又为后续的区域协调发展积蓄势能。

图片

△深圳南山区城市夜景


建筑企业该如何应对?

建筑企业应密切关注经济大省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例如,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为经济大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参与这些地区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智能建造、新基建等项目,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展和升级。同时,建筑企业也应考虑到经济大省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方面的优势。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零碳建筑、生态修复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
图片

中国五大超级城市群

建筑企业的战略选择也应更加灵活多变。一方面要紧跟国家政策和市场趋势,把握住机遇;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地方经济的特色和发展需求,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战略方向。经济大省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方面表现突出,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探索与之合作的新模式。

最后,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加速器” 和 “压舱石”。建筑企业应重点关注经济大省在2025年的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省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增长极,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各具特色。广东省计划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以提升产业结构;上海市则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促进高质量经济增长;浙江省强调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一系列绿色建筑和数字经济项目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则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网络的完善和智能化升级,以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建筑企业应紧密跟踪,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