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
——斯蒂格利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副行长
如今,以高铁网络引领的深度城市化与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相遇,由此引发的区域变革将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的看点。
对于身处其中的诸多中小城市来讲,全面认识高铁经济所引发的聚集和辐射两大效应,主动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将是事关这些城市生死存亡的关键的战略性命题。本文将重点探讨高铁经济效应下,中小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应对的问题。
01
“线上互联网+线下高铁网”两大网络效应深刻中国经济地理格局
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较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43.37%,较2015年提高3.4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6个百分点。
显然,中国已经逐渐告别了高速城市化的初级阶段,正在迎来更加注重质量、影响更深刻的深度城市化阶段。
在深度城市化阶段,原有的城镇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逻辑将会呈现出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看来,中国深度城市化最值得关注的是线上互联网+线下高铁网络这两大网络效应所引发的两大最关键的机遇与挑战。
其一是线上网络带来的产业价值链的颠覆,大大激发产业价值来协同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使得产业链从原来工业化时代的产业垂直分工转向了产业价值链为基点的网络化布局模式。近十年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消费领域对产业的颠覆,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而在接下来的十年,互联网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必将会引发更大的产业变革。在这一全新格局中,原有产业集群优势区,需要锁定关键产业价值环节,全方位、全要素的提供产业公地——产业价值点所需要的专业公共服务,将原有散乱差的产业集群提升为拥有某一关键产业价值点的“产业地标”,才能更好融入到全球产业价值网络的分工与协同之中。
而相对于线上网络对产业价值链颠覆的深刻印象不同的是,线下网络高铁网络对城市格局的变革,好像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目前也多是关注高铁网络所带来的虹吸效应——中心城市对下线城市的资源、要素吸附所带来的黑洞效应。但其实高铁经济更为深刻的辐射效应,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和讨论。而这一点,对众多中小城市的命运,却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02
高铁经济的两大效应将深刻决定中小城市的发展命运
回到高铁经济本身,我们不难发现,高铁经济作为一种更高速、更快捷的新型交通网络,同高速公路网络、海运港口网络以及航空网络相类似,将会深刻改变区域经济地理的分布格局,只不过高铁网络对创新要素的组织更高效而已。
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地理格局,我个人认为,需要高度重视高铁网络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大机会,这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最大的看点。
就高铁经济所引发的效应来讲,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存在着“聚集”与“辐射”两大效应。
一方面,借助高铁网络,中心城市在高端要素资源集聚方面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劳动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等将在中心城市越来越集聚,呈现出极化效应。正如高铁开通之后,石家庄、太原的高端商务需求很大程度上都被背景所吸纳。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的是,高端人才、休闲经济、文创及科创等产业服务要素,也会借助高铁网络向外围城市、向需要升级的产业带辐射!只不过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在现有城市化阶段,我们无疑将看到的是高铁带来的经济要素聚集效应。而在城市化的深度发展阶段,高铁经济的辐射效应将越发明显。
可以看看珠三角、长三角的某些地区就能明白这种效应。东莞的松山湖、上海的淀山湖,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这种辐射带来的巨大效应。
线上线下两大网络深度改变中国经济地理,高铁经济的聚集效应与辐射效应将会颠覆现有的城市发展格局,这是中国深度城市化阶段最具看点的地方。
03
激活高铁辐射效应中小城市实现逆袭的三大关键抓手
从目前来看,多数中小城市还停留在原有土地要素的被动招商层面上,还在被动应对高铁聚集效应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而鲜有城市重视并灵活运用高铁的辐射效应,进行全面的谋篇布局。
这一方面是原有的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在起作用,但另一方面关键在于高铁的辐射效应,需要高水平的产业定位与战略谋划,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才能真正激活或者说接得住这种辐射。
就目前的格局,结合个人的一些区域策划实践,我认为,中小城市要激活高铁辐射效应,实现区域发展的逆袭,可以从打造产业地标、打造休闲之心与打造创新高地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施产业聚焦战略,塑造产业公地,打造产业地标,融入全球产业价值网络
产业通常是中小城市发展的关键生命线。一般来讲,经济发展稍强一些的中小城市都会拥有数个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原有产业链垂直分工的模式下,这些产业或许是“小”、“散”、“乱”。但其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利基市场,存在即合理。在新的区域发展背景下,应该以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思维,以特色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聚焦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抓住细分市场、深度占有,并打造其成长所必须的“产业公地”。(某种特定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有基础),推动特定产业整体发展,形成对某一领域深度占有的“产业地标”。从而融入到全球价值网络中。
第二,聚焦绿色经济,重点发展休闲经济圈,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融入都市休闲经济发展圈
对于依托高铁线,又有青山绿水生态优势的中小城市而言,可以从休闲经济入手,抓住工作方式的转变,高端人才与创新要素下沉的大趋势,适度超前的谋划休闲经济区或主题特色小镇,为都市高端人群和高价值环节营造“一小时改天换地”的休闲创意胜地,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整合创新要素,融入到都市经济圈层中。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和君倾心打造的和君小镇,便具有非常强的标杆意义。
第三,挖掘个性价值,塑造独特区域形象,做都市圈中的特色经济区
一般来说,中小城市都有一个自己的独特历史文脉或品牌沉淀。如能通过某一特色专项,要么是文旅、要么是城市特色资源,通过大力宣传展示,在细分市场中建立认知、争夺决定话语权。甚至为了发声,整个城市都可以形成一种符号化、定制化的品牌。就能做都市经济圈中的特色经济区,其影响力甚至有可能突破区域、影响全国甚至是走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和君茶产业事业部正在以茶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区域战略升级的做法,更是这种方式的鲜活实践。
可以想见,都市圈内的外围中小城市,在高铁经济所引发的区域变革之中,并不必然被边缘化,如果能够从激活高铁经济辐射效应的角度入手,深入谋划上述提到的产业地标、休闲地标和区域地标的话,完全有条件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逆袭。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这个区域经济发展大争的新时代,众多被高铁经济搞得晕头转向的中小城市,只要能够认清自我,重塑自我,升华自我,在更高层次上谋划高能级功能节点,一样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