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成为热词,无论是阿里的数据中台,还是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一时间都成为各个论坛讨论的焦点。数字化转型对于大健康产业意味着什么?我们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被经常问起。纵观近几年大健康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县域经济,一个可以撬动中国经济的基础单元,在中国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甚至认为县与县之间在土地的利用上展开的竞争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日,线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跨时空的链接;线下高铁网络的快速形成,正发挥着越来越强的虹吸效应。县域经济原来所具备的“完美商场”(张五常)价值正在快速衰减,曾经的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等似乎正在变成数字经济时代的最大劣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曾经辉煌的县域经济是成“昨日黄花”?还是乘风而起?是本文想探讨的核心问题。
NO.1
数字经济时代,优势变成劣势
县域经济真的注定要错过数字经济新时代?
回顾过往,县域经济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图景中曾是一抹最耀眼的亮色。块状经济及中国特色产业集群,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最本质的密码,百强县竞争,也是中国区域发展中竞争最激烈、最具看点的排行榜。张五常在2008年认为:“从性质和活力两方面看,中国的地区竞争自成一家,天下独有。今天的中国,主要经济权力……在县的手里,因为决定土地使用的权力落在县一级。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决定土地使用的权力最重要。”
时至今日,在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下,昔日小而散的“完美商场”(张五常语)似乎失去了往昔的魔力。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撤县设区“、”撤(县级)市设区“成为各地行政区划改革的主旋律。原有的经济权力正在不断缩小!就浙江省而言,1992年开始推行“省直管县”模式,成效显著,在短时间内盘活了“一县一品”的县域经济。但到了新世纪之初,浙江却发现这种模式遇到了天花板,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于是,浙江同步开启“撤县设区”模式,走大城市发展战略,从块状经济向都市产业圈转型升级。
其次,在线上互联网及线下高铁网络的快速推进下,县域经济更像是互联网经济要去掉的“中间环节”。向上不能聚集高端要素资源,向下远离越来越被互联网集结在线上的消费者,成为尴尬的存在,原来以块状经济为特色的经济主导权被严重削弱!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原来拥有最重要的土地要素,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在生产要素权重越来越倒向人才、信息、技术甚至数据的背景下,其重要性越来越下降。张五常理论中县域通过地价竞夺资源的方法正在逐渐失效,政府服务能力被摆到更突出的位置,但县域暂时无法以此为比较优势。
以上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曾经辉煌无比的县域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失去优势,越来越被边缘化。
真的是这样吗?
县域经济注定要错过数字经济新时代浪潮吗?
NO.2
数字经济时代再认识
数字经济五大变革与三大关键特征
就发展历史而言,数字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而非简单的产业演进。其发展并不同于历史的工业革命,而是人类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迎来的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是人类从现实世界向数字虚拟世界大移民之后,引来的一个全新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孪生的智能社会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演进将极大的推动产业应用的演进,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现实世界的经济地理格局。因此,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产业变革,也不仅仅是消费革命,而是深刻的社会形态革命。在这样的全方位变革下,并不存在都市和县域的简单零和游戏,而是谁不能适应,谁将会被淘汰。
就数字经济发展演进规律看,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正在生产要素、经济驱动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区域发展方式等五方面的全面变革,呈现三大关键特征:
在此变革下,原来依靠土地资源吸引生产要素,做强地区发展实力的县域经济,就必须跳出原有要素驱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生产方式标准化与集中式、产业链条式发展、经济线性增长的固有观念,建立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定制化+分布式、网络协同式、裂变式指数增长、区域一体化协同等,才能正在制胜数字经济新时代。
NO.3
区域经济制胜数字经济新时代的五大方略
数据无界,区域有形。借助数字化推动的新产业变革、新区域变局与新发展方式转换,县域经济发展应跳出原来以我为主、量出为入的发展模式,建立区域一体化、产业价值链整合、平台经济模式、开放引领理念以及产城深度融合等五方面的全新理念,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方略一:实施产业聚焦战略,以产业价值链整合思维,破除产业链垂直分工的自我划线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生命线。一般来讲,县域经济都会拥有数个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原有产业链垂直分工的模式下,这些产业或许是“小”、“散”、“乱”。但其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利基市场,存在即合理。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应该以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思维,以特色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聚焦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抓住细分市场、深度占有,并打造其成长所必须的“产业公地”(某种特定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有基础),推动特定产业整体发展,形成对某一领域深度占有的“产业地标”。以浙江萧山区为例,就可以依托万向集团及相关汽车零配件生产优势,打造“智能网联车”综合配套基地,提供智能网联车所需的各种产业共有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和共有服务资源,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地标”。
方略二: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思维,整合协同都市区的要素资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破局在营造产业地标的基础上,县域经济可通过统合自身所有力量,借助全国及所在地区核心都市的热度,重塑区域产业地貌,营造出相应产业发展的小生态系统。围绕核心都市进行主动化的产业协同,主动适应“中心-腹地”模式的产业布局新格局,与其形成区域级的产业共同体,一方面推动区域整体形成更为有力的全球产业竞争单元,另一方面自身也能借此一步步进阶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方略三:以开放创新为引领,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破除“人才瓶颈”一般来说,县域城市大多面临着“人才瓶颈”——本地人才创新意识不足,封闭保守,外地高端人才不愿来,留不住。要破除此类人才瓶颈。县域发展还应该注重“功夫在诗外”的能力。即通过某一特色专项,要么是文旅、要么是城市特色资源,通过大力宣传展示,在细分市场中建立认知、争夺决定话语权。甚至,为了发声,整个城市都可以形成一种符号化、定制化的品牌。一般而言,核心都市、乃至都市圈区域庞大的功能需求自身处理往往效率较低,不具备比较优势,而这就带给了都市圈内相关县域的专业化机会。服务好核心都市,再谋求在专业服务区域及其他产业领域的全面扩张,成就县域发展的进阶。
以产业地标或者专属城市品牌为核心,对高端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甚至可以反向在大城市或都市中心区建立“人才驿站”。将产业机会送给大城市的人才,将大城市的智力资源为我所用,促进区域产业创新。
方略四:以“平台经济”新模式,破解“块状经济”发展格局在载体建设方面,县域城市可以产业公地建设为抓手,建设高质量的“平台经济”,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三生有幸”的综合环境,破除原有产业布局的“块状经济”格局。推行“度假式研发中心”模式(高端人才在最好的季节、在最集中的时段,进行飞行集会式研发),让当地产业创新生态更完善。
方略五:以产城深度融合,重塑县域空间发展格局从发展逻辑上看,区域高质量发展阶段产城融合模式的转变,其本质在于从“功能导向”的模式向“人本导向”的回归。这主要是因为,回归到区域发展的本质看,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尤其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核心在于其软实力的发挥,即:城市聚合与辐射能力。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产城平台正在向功能融合、内涵多元、开发深度提升方面转变,由原来功能相对单一,形态相对单纯的工业园区、居住新城向功能复合、形态多元的产业新城和未来社区转变,应当是能够看到的必然趋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相信县域经济通过以上五大方略,破除自身发展的瓶颈,一定能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新的辉煌。
们看到如下三大趋势。
1、各级政府与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各级政府都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广东、贵州等省份纷纷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探索医药制造业与医疗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另一方面,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的互联网企业和以华为、浪潮为代表的的IT企业作为两股核心力量积极推动着大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2、行业的激烈竞争倒逼大健康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从“4+7带量集采试点”到“25省扩面”,从推进高值耗材治理到DRGs实施,对于大健康企业特别是医药企业来说,过往的竞争格局完全颠覆,未来的市场洗牌将超过想象,市场竞争倒逼大健康企业进行转型,利润空间的大幅度降低推动医药企业采用数字化营销等方式降低成本的同时做好客户服务。对于医药零售等领域,激烈的竞争逼迫各家连锁药店提高门店对于会员的服务能力,而门店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门店店员识别最有价值的核心会员,通过针对性营销提高用户体验与粘性,进而改善客单价与消费频次。未来,随着大健康产业市场竞争的越发加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越发迫切。
3、离用户越近的大健康企业数字化转型越积极
在大健康产业中,目前对数字化最热衷的除了自带数字化基因的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等线上企业之外,线下最积极的是医院与药店。这两个细分领域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过往沉淀了大量的用户数据,通过数字化可以大幅度降本增效。
以医院为例,数字化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内部流程(如患者就诊流程)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缓解“三长一短”问题,另一方面更能释放医院过往几十年沉淀的患者数据资产的价值。而对于处于上游的医药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数字化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对于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化建设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心存疑虑。
顺应以上趋势,我们认为大健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三点。
1、领导层对数字化转型要有系统的认识和坚定的支持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包含系统诊断、战略调整、目标设定、架构搭建、技术路线设计与组织文化变革等一系列工作。与企业过往进行的IT系统建设有本质区别。
过往的信息化建设往往由企业的IT部门牵头,但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的一把手牵头,由强力人物进行组织协调,方能实施推动,因为变革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转变公司所有员工的思维方式,更有可能触及很多部门岗位的利益,随着企业数字化的转型,一些岗位将不再需要或需求变少,只有企业领导层的坚定支持,数字化转型才有成功的可能。
2、做好企业的基础支持工作,同时善于借助外部资源
数字化,核心是通过数据的使用来驱动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IT设施有较高要求,目前大健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一,一些企业如果连信息化都没有做到,谈数字化则为时尚早。此外,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往往是大健康企业最缺乏的,既需要企业内部挖掘培养,也需要企业扩大视野跨界寻找。
数字化转型重点是要依靠企业自身,但也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一方面,辅助企业进行数字化变革的信息化公司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内部进行转型的咨询机构也不可或缺。如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的组织层级扁平化以响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如何在转型的过程中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建立敏捷组织并配合合适方式的激励,将是决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
3、识别自身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要求,在数字化转型中给予重点关注
大健康产业涵盖范围广,上下游有众多细分领域,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每个节点的重点是不同的,因为每个环节所要求的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同,企业需要在变革之前就要有清醒的认识。
上游的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研发,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就需要重点关注数字化对于研发效率的提升上,如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寻找最合适的受试患者中可以发挥数字化的作用。
对于下游的医疗机构来说,核心竞争能力是医疗服务水平与效率,重点需要放在数字化对于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与对于医生的诊断治疗水平(如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等)上,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数字化转型的进行,数据作为企业核心资产的价值越来越高,未来企业拥有的数字资产越多,企业的价值也就越大,大健康产业各个数据孤岛的局面一定会被打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企业无论身处大健康产业哪个细分领域,都需要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