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连载8】2020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年度报告
来源: | 作者:和君康养事业部 | 发布时间: 2021-02-26 | 2999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仰望十四五,撬开产业发展约束命门

(一)走向何方:产业发展重点预判

回顾上个五年,健康养老产业由事业化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初期,且已逐步形成以养老服务业为主,延伸老年人需求,老年用品、智慧养老、老年文化、养老金融等新兴细分领域逐步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下一个产业发展的五年,随着老年人群的数量进一步增长,将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需求,同时,健康养老众多细分产业将会呈现新的发展特征,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1、以康复为核心的医养结合将成“十四五”重点

健康老龄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提升老年人的预期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医疗是老龄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根据卫健委老龄健康司的统计,2019年已经有超过1.8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健康寿命仅为68.7岁,平均有8-9年处于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功能的状态。因此,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而现阶段以重病救治为核心的医疗体系难以支撑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目标,因此建立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为一体的医疗体系是下一个五年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养老服务业天然承担长期护理的职能,与成本高昂的自建全面医疗体系或链接较弱的“绿色通道”型医养结合方式相比,以康复为核心的医养结合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健康养老产业龙头企业涌现的重点领域。康复医学对骨折、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疾病等在医学领域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这些疾病与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相吻合。康复医学与长期护理的结合,能加快老年群体的康复进程,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是未来医养结合领域的发展重点。

2、以社会力量运营为主的普惠型养老是养老服务业发展重点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产业是过去五年的政策主基调,随着各省补贴力度的加强,政策和需求的利好,健康养老产业成为社会资本争相进入的领域之一。随着五年的产业化探索,养老服务业形成托底型养老服务、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品质型养老服务的“三层级”体系。其中托底型养老服务延续养老的事业化属性,由政府通过财政进行建设和运营,以社会保障功能为主。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品质型养老服务是社会资本大举进入的领域。“十三五”期间,随着核心城市大型CCRC项目的陆续建设与运营,品质型养老服务领域由资本和资源型企业占据,以其高品质服务于社会高净值老年群体。

“十四五”期间,以服务中产阶级人群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会爆发。随着具备新时代消费理念、消费能力的“60”步入老年,以及健康养老产业第一梯队区域资源要素的下沉和复制,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带动中端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兴起。对于产业新进入者来说,一方面要紧抓老年人群需求的变化,提供更能符合新一代老年群体需求特征的服务,另一方面需积极承接优质健康养老产业资源的转移,以中端普惠型机构为核心发力点,从团队建设、制度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上,在机构运营上探索符合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模式。

 

2.6 我国养老服务业“三层级”体系(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3、多元化、自主研发型老年用品将迎来发展机遇

老年用品业随着老年群体的需求变化走向多样化,并逐步独立于日用品和康复辅具产业,形成明确的产业范围和定义。但相比于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我国老年用品的数量、创新力和智慧化水均处于产业发展萌芽阶段。未来五年,在我国已有制造业基础上,自主研发、科技含量高的老年用品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老年日用品来说,在单品类如鞋、服装、老花镜、食品等领域,逐步出现产业跨界转型者,如老年鞋业的足力健、老花镜领域的美丽岛等,以大规模的市场营销,紧抓传统营销渠道,贴近老年群体的生活场景和中高品质的产品,在老年用品业发展初期获得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对于老年日用护理产品,市场尚未出现以此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大部分为医疗器具企业进行产品线的延伸。对于康复辅具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以加工制造销售为主,在产品研发领域投入较低。未来五年,随着新一代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进一步提升,老年用品业将独立发展,走向产品多元化和科技智能化发展阶段。

4、以大数据、智慧化为方向的老年财富管理将兴起

科技金融是未来金融业发展方向之一,同样也会影响到养老服务金融领域。就金融科技手段来说,机器学习能有效识别数据交互过程中的差异和变化,提升系统对业务的支持程度;智能投顾能有效识别金融客户的风险偏好,定制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智能客服能增加客户的参与度和互动;区块链技术能推动金融数据的交互和整合。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养老服务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技术精准匹配老年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和不同类型金融产品,做到产品个性化和差异化。依据原有生命周期理论,个人会因年龄增长降低风险偏好度,因此针对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金融多为中短期低风险产品,这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化风险承受能力。

随着科技与金融结合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金融中的老年财富管理将兴起。为了使老年期拥有足够的养老储备,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逐步开始对老年群体开放。这是由于老年人群的财富贮备远高于中青年人,有进行财富管理的动力。金融科技的应用,一方面会将财富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家庭,另一方面,会将金融产品与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精准匹配,提高老年人进行财富管理的动力,降低老年财富管理的门槛,进一步推动老年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

5、老年旅游、老年文娱等老年精神文化类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后,将向精神需求升级。以老年人群为核心服务人群的健康养老产业也是如此。在前一个五年,健康养老产业集中在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物资需求的护理服务和产品、医疗服务和产品领域,随着此类需求供给的逐渐丰富,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供需缺口将逐步显现。

根据红杉资本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旅游类和文化娱乐类产品仅次于体检类产品,两者需求度共和为35%。同时,该报告指出,身体情况较好、年龄较低的老年群体对旅游以及文化娱乐类产品需求度更高。随着我国未来五年60-75岁低龄老年群体数量的进一步上升,老年群体旅游和文化娱乐需求将进一步上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老年旅游以及老年文化娱乐产业的欠发达,此类市场空白将留给敢于创新商业模式,紧抓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的创新性企业。

 

2.7 老年群体消费比例最高的产品列表

(资料来源:红杉资本,《2019年中国城市养老消费洞察报告》)

 

(二)四海八荒:全球性产业发展输入输出背景下,全国产业发展版图预判

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充分发挥区域资源要素优势,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从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欧美和东亚的发达国家先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健康养老产业实践方面走在我国前面,为加快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化发展进程,可积极学习国际发展经验,引入国际优质运营经验和人才团队,实现健康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老龄化程度和速度不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健康养老产业将沿城市圈的发展,形成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圈层,产业要素资源先聚集再分散,实现全民健康养老保障的高质量供给。

1、吸收各国产业发展之所长,探索中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从国际先进国家发展经验来看,除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美国持续照料社区、日本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澳大利亚的大型养老社区等养老服务领域的产业化和单体机构运营经验值得我国学习。

从国际先进产业经验引入情况来看,由于社会理念、社会保障体系等领域的不同,独立运营的国际机构难以适应国内产业环境,尚未探索出成熟的经验。反而是积极与国内企业合作,输出经验和技术的国际企业生存情况较为良好。通过单体机构股权合作、以托代培、技术和人才输出等方式,国际小型机构、大型养老社区、康复医疗等领域均出现成功合作的项目。引入国际经验的国内企业,多是在区域或行业的龙头企业,其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抢占健康养老产业中高端市场,为一部分高净值人群以及其父母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未来五年,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健康养老领域的资本和企业会扎堆进入中国市场,提升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化程度。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靠前和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更容易吸引到国际资本和企业。同时,国内企业也将加强与国际企业的融合,走出一条满足中国老年人实际需求,适应中国产业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2、以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和君康养事业部对区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五大核心指标,即区域人均GDP老龄化率政策保障支持已有供给缺口配套产业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人口、经济和社会等产业发展程度的不同,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已经存在相对显性的区域差异,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在全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

未来五年,随着城市圈概念的深入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加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区域梯队将形成,产业化前列的区域将围绕核心城市资源要素进行发展。同时,由于产业基础的不同,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不同城市的产业定位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较弱的区域将起到基础人才输出和养老标准化体系引入的区域功能,经济发展靠前的区域,将输出健康养老产业技术和标准,形成产业区域发展圈层。从区域的角度,为本区域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服务,同时经济欠发达、老龄化较低的城市,通过基础人才资源和物业空间,可承接经济发达、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老年人口外溢,创新城市特色产业发展。

 

2.8 “4+3”健康养老产业区域化圈层(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3、梯队化、层级化实现事业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从健康养老产业区域化梯队来看,处于第三梯队的区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更多处于萌芽阶段,基本养老服务以政府提供的公办养老机构为主。随着这些城市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会加大当地政府财政的压力,这意味着这些区域在未来五年需要从事业化向产业化进行发展。

未来五年,随着第一、第二梯队区域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必然会产生产业资源的外溢,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靠前城市向周边输出运营标准化体系和人才团队,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化发展。周边区域凭借成本较低的物业资源和较为丰富的基础人才,承接第一、二产业发展区域的资源转移,在提高本地老年人服务水平同时,也承接部分经济发展、老龄化程度较高城市的老年人口转移,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径。

梯队化、层级化的产业发展,会形成先发区域的产业优势,由此向下一梯队区域产业资源的转移,最终实现全国健康养老产业“一盘棋”,形成具备我国特色的区域产业化布局。

(三)谁主沉浮:企业创新引领核心竞争力

在上一个五年,国家逐步放开健康养老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但受产业发展阶段和老年群体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的制约,我国养老服务企业盈利难度较大,不少项目处于亏损之中。与此同时,养老机构床位供不应求情况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企业从看好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一股脑”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前期爆发阶段,到现阶段逐步回归理性,思考健康养老产业与企业核心业务和资源能力的切合点,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进行切入,产业格局由此发生新的变化。

1、央企/国企以资源优势抢占区域市场

近年来,央企/国企纷纷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进入健康养老产业。以华润、诚通、保利、国投为代表的大型央企,凭借优质的闲置物业资源,自建、收购或合作方式,培育或引入核心运营团队,实现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以单点项目的方式进行产业切入,优化养老产业质量,积极解决供需矛盾。以国投为例,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各城市采用不同的创新模式,实现企业的多点布局。国投北京项目,改造旗下位于北京核心区域-西二环的自有闲置酒店,与法国设计团队合作,引入欧洲先进的适老化环境设计,打造“北京五星级高端老年公寓”。国投上海项目,与虹口区民政局深入合作,以“公建民营”方式运营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同时承担虹口区“保基本”床位,以央企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在广州,国投与日本成熟运营企业美邸联手,打造国投健康·嘉栖长者公寓,打造城市中心、医养结合型的高品质养老品牌。

 

2.9 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业务布局策略

(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各地国企也纷纷进入养老产业。例如北京市的诚和敬、首旅、首钢等,上海市的浦商集团、新长宁集团、上海凯成控股等区属国企,以资源优势,深耕区域健康养老产业。其中,最具创新性的是浦商集团,旗下浦惠养老公司以养老服务为主营业务,承接上海浦东新区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探索一条“公建国营”养老模式。从2019年起,浦惠公司承接浦东新区两家公办一家公建的养老机构运营,以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提高养老机构运营效率,探索标准化连锁化运营模式,降低区财政负担的同时,承担区社会保障职责。在承担区政府“保基本”床位运营外,积极响应“认知床位改造”等社会工程,探索“保基本+可持续”的“公建国营”创新模式。

央企/国企陆续进入健康养老产业,一方面利用资源优势打造更符合本地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可在深化国企改革大背景下,以国企的运营机制,做出区域品牌和影响力,紧抓产业链关键环节,做大做强,创新盈利模式。在未来五年,以央企/国企运营的机构大量涌现,成为中国特色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2、险资以金融优势探索连锁化多元化发展道路

“十三五”期间,保险企业加紧布局健康养老产业,可以看到泰康、国寿、阳光保险、合众、太保等大型保险公司纷纷有重大布局。保险公司凭借资金优势和强大的客户资源互通,以自建高端大型养老社区为主要布局方式,其核心目的为服务保险顶级客群。

以太平洋保险公司为例,其加速构建“保险+养老”生态圈。目前,太保成都、大理、杭州项目都已经进入落地阶段,包含城市CCRC养老社区和旅居型乐养产品。对于养老产业的新进入者太保而言,国内与其同体量、水平的保险企业许多都已经在产业内布局多年,有成熟的产品服务体系与多个项目布局,因此快速布局多个项目多条产品线,成为太平洋保险扩大产业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从运营角度而言,太平洋保险选择与法国欧葆庭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中西合璧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运营合作方选择来看,欧葆庭一方面符合高端外资品牌的产品定位,另一方面,欧葆庭已经在中国拥有成功独资运营机构案例,对中国市场有深入了解与实践经验。对于与外资合作而言,此类企业必然成为首选。

 

 

2.10 太平洋保险健康养老产业布局策略(资料来源:太平洋保险官网)

 

未来,随着介入健康养老产业的保险企业的标杆影响力,众多保险公司将大举进入健康养老产业。通过保险金融属性与强大的资金实力,保险公司将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健康养老产业的重量级参与者。

3、地产企业收敛聚焦,探索轻重结合发展模式

地产企业是第一批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参与者,凭借自有物业资源和已积累的业主人群进行业务延伸。养老地产经历了从1.02.0,再深入到3.0的发展阶段,从以养老概念拿地的1.0模式,到学习美国大型养老社区运营经验,将养老服务功能嫁接入大型地产项目的2.0阶段,正在向全龄健康社区的3.0时代迈进。

以最早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的项目太阳城为例,完全自建自营方式打造北京燕郊养老社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吸引了大量北京高知高干群体入住,整个社区服务品质和质量在养老地产发展的1.0阶段走在前列。进入2.0阶段,万科、远洋、保利等企业纷纷入局。万科从完全重资产布局,逐渐形成自身运营能力,与区域政府和资源型企业合作,实现轻资产的运营能力输出,实现了“轻重结合”。远洋养老从伊始以“轻资产”方式布局健康养老产业,随着地产行业发展速度的降低,优质土地资源价格到了低点,远洋椿萱茂也在同步考虑“轻重结合”方式进行下个五年的产业布局。

整体来看,健康养老产业的长周期、较低利润率与快速资金周转和高利润率的地产行业难以相比,在十三五发展期间,众多地产企业布局,但由于对健康养老产业认识过于理想化,没有抓到核心产业运营能力,导致运营艰难,逐步退出健康养老产业。在下个五年发展阶段,在整个产业大浪淘沙下,地产企业将收敛聚焦,在区域布局上放缓,对现有项目精耕细作,实现自有能力的升级,以此迎接下个产业阶段。所谓“进窄门,走远路”成为地产布局养老产业的真实写照。

4、生产类企业延伸产品线,布局老年用品市场

养老用品业能突破养老服务业收床位限制的盈利天花板,必将是下一个五年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之一。鉴于我国现阶段养老用品的针对性和功能性较弱,与我国逐年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的不匹配,在十四五期间,将有更多的生产制造类企业凭借生产制造能力跨界进入健康养老产业。

未来老年用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渠道搭建上,一方面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群的“痛点”需求,实现用品的场景化应用,能够从产品设计端设计出“爆品”。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PC、手机等新营销渠道的兴起,报纸、电视等传统营销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同时未来在传统媒体的受众逐渐向老年群体转移发展趋势下,为老年用品营销渠道的搭建和整合提供的机遇,优先整合传统营销渠道的,能将产品更快地以更低成本的抵达消费受众,实现产品销售量的提升。

在十四五期间,随着老年群体消费层级的进一步明晰,养老用品会进行从大规模爆发向品质化、个性化发展。与消费品行业类型,养老用品业会经历“从无到有”到“从有到优”的升级。因此,十四五将是生产企业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窗口期。

(四)内容创新:养老与康复的深度交融

    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至今,产业的核心领域,已经从养老,向康养转移和拓展。我们讲大康养时代,就需要先了解何为康?何为养?何为康养?“康养”这个近年被提及颇多的词汇,并非是一个明确界定的概念体系。“康”即健康,无可争议。但对于“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是“养生”,有人则认为是“养老”,这是基于不同人的出发点不同。“康养”就是结合外部环境以改善人的身体和心智,并使其不断趋于最佳状态的行为活动。”涵盖养老、养生、医疗、旅游、教育、文化这种大康养范围之内,可以是连续性、系统性的行为活动,也可以是短暂性、单一性的健康和医疗行为。WHO对健康是有定义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精神处于良好的状态。对于“养”是养生还是养老,其实不需要纠结。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健康是目的,养生、养老是载体手段,通过“养”的方式来实现健康,因为不同的年龄段都可以“康”。

康养产业的从业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从事着朝阳产业,却一直挣扎在生存线上。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出)这一领域,新的服务形态不断展现,康养产业的从业者如何选择和定位则极为关键。先选产业,再选领域。行业和领域都选对了,之后只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很多项目在做选择的时候看重的是技术性以及包装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做点子”。我们会发现各种新点子层出不穷,而客户反而不再买单。无论哪种业态,其本质还是服务于人。服务带给人最终的目标应该是积极的生活状态和功能的改善与提升。没有标准、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生活状态和功能改善的产品和服务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哪种技术体系和服务能够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覆盖全人群实现上述目标?这种实践是否经得起可视可衡量的标准检验?能否被标准化,从而被复制?最终实现可信、可及、可支付的目标?答案是“康复”。哪种体系能够贯穿妇孕婴幼康养/青少年康养/中老年康养?那种体系能够贯穿养身/养心?哪种体系能够贯穿健康状态的保养/亚健康状态的疗养/临床状态的医养?哪种体系能够贯穿康养服务业(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养生服务)?同样答案是“康复”

1、养老与康复的交融现状:落地过程的六大难

康复即养老,其核心内涵是康复和养老的伴生关系。养老涉及到很多问题,不是由单一要素决定的,目前民营养老机构相对普遍的问题是入住率不高、事故率高和盈利能力差等。康养产业被认定是朝阳产业,但现实是运营人苦苦求存,每个运营者萦绕于心的是匮乏的拓客手段、不变的收入项目、高企的房租和人工、不断流失的核心员工,总结出来就是项目运营的六大难。六难不过,举步维艰。

第一难,品牌和文化体系建设缺失,没有大树不能乘凉。没有品牌,也就意味着没有有效的市场,开办每个机构都是单点,无法与顾客和员工快速形成信任,获客成本和人工成本倍增。文化体系指的是企业的核心内涵,它指引着企业做什么,要给客户带来什么。很多企业在做产品选择时,会根据产品利润价值和可包装度作为核心,把装修设计、餐食标准、医疗服务,理疗服务和远程会诊等等想到的所有服务不经筛检的都打包上去,服务清单冗长但没有温度和针对性。没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不知道如何去选择(目标客户、产品体系、人才选拔和服务标准)。如果说企业的文化就是让人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功能的改善与提升,那么我们选择的所有项目,做的所有努力都应该服务于这一目标。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无论谁来运营(员工更替)都不会改变服务的品质,不会因为营收的压力,改变产品方向。

第二难,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连续性服务能力。美国康养产业巨头,基本上都是具有连续性服务能力的公司。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全产业布局,即从急性期医院康复科、亚急性康复医院、护理院、养老院、呼吸康复中心,再到居家康复等等完整布局,其客户是在体系内流动的。没有这种连续性产业布局,就要不断的解决获客问题,即便是连锁机构其单体也只能硬推获客,获客成本高企,也就意味着为了实现盈利必须压低运营成本。利润率低,更会严重阻碍机构的复制能力,整体管理成本无法被有效分摊,运营成本持续走高。在美国的数据显示,单体机构的利润率显著低于连锁机构。

第三难,项目缺少有效的商业设计,商业计划书形同虚设。大型公司做康养要有模式设计和商业设计。模式不用创造,发达国家虽然和我国的国情不同,但大体上会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在后面的章结中会有介绍。单体机构同样要有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很多项目的商业计划书仅用于项目申请的流程。商业计划中每个要素都很重要,支付研究是核心的核心。定位、选址、产品设计、竞品分析、上下游关系等,所有商业计划书都应围绕着支付这一核心展开。能否盈利的决定要素就是一个“收”一个“支”。支付指的是“收”,如果不知道赚谁的钱,从哪能来钱,能来多少钱,这样的商业计划书指导出来的项目大概率的是供给与需求不能有效匹配的。

第四难,现有养老机构服务单一。国内养老机构的收入构成中第一是床位费,其次餐食费用,再加上极少量的健康服务费用。为什么健康服务项目产生的价值如此之少?很多人把此归结为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问题,但真实的原因是机构给老人提供的健康增值服务不能使其功能得到改善。给老人提供所谓的“健康管理”、“健康档案”、“健康检测”等,虽然潜在价值可能很大,但并没有给老人带来可见的功能提升从而实现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服务只能作为增值,送给老人是可以的,如果收费,特别是个人付费的动力基本没有。当然很多地方在推动医养结合,这里的“医”指的是什么?临床医学范畴的医疗行为还是康复医学范畴的康复内容?大多数人会直接等同于就诊,确实是一种刚性需求。但对于养老机构而言,并不是医疗行为的提供方,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协调转诊,很难把医疗真正融合于养老服务中,这些服务是没有单位价值倍增能力的,尤其单纯的增值服务,消耗的是成本,即便有利润也是微乎其微。但如果提供给老人的服务能够实现其功能改善,并使其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支付这种服务的。

第五难,是缺乏体系化的运营能力。运营管理本身就是技术,是企业整体的能力。从核心岗位的界定,到核心人才的选拔,再把这些人才通过体系串联起来,围绕着企业文化核心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就是体系化运营能力。如果没有体系化运营能力,靠的是选到一个好人来做好事情,往往就会事与愿违,当然更谈不上复制能力。再说技术,老年照护、老年护理和老年康复不是一个概念,老年护理和老年康复护理也并非完全相同的领域。比如一名护士可以做到给老人翻身、拍背、排痰,但其可能完全没有老年呼吸康复的理念,也就不会通过有效的呼吸训练帮助老人恢复呼吸系统的功能,老年人无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很大比例最终是死于心肺功能衰竭,而有效的呼吸康复训练和心脏康复训练可以大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和质量。而这些不要说一名普通的护士,很多的医生如果没有经过康复方面的培训,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也是缺乏的。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运动康复、言语康复、呼吸康复、心脏康复等每一项都有其康复价值。 

第六难,是人才链条不完整或缺失。再好的运营体系还靠人去执行,一个公司不是也不可能仅靠一个负责人撑起来。需要一系列的人才相互配合,要有专业机构负责人、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助理、护士、护理人员等等,而小型机构最大的难点就是从经营管理、老年照护、老年康复人才全线匮乏,人员因为没有有效的晋升通道,流失率居高不下。试想有多少人能够长久从事一个没有社会认同度、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成长空间、没有收入提升的每天“伺候”人的活呢?越小的机构用人成本会越高,留人越困难。

2、康复在健康养老产业中的价值:生活状态与功能的改善升值为关键

康复是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尽管有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使个体达到最佳的生存状态。传统的康复仅关注失能者的机能受影响程度,更多的强调医学指标上的改变,而不关心失能者与环境交互,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改善程度。现代的康复全方位关注失能者活跃程度及参与性,指关注失能个体在多方面领域中的表现:比如交流能力、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教育、工作、求职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对于老人而言,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行走,不需要保姆辅助自己去洗手间,这本身就是生存质量的提高。当所有人在餐桌上都用筷子吃饭,而如果老人只能用勺子,或者被别人喂饭,很难想象老人会有社交的欲望,这就是没有质量的生活。但如果通过一种带弹簧的筷子(辅具),老人能和其他人一样进餐,或者通过作业性康复治疗能够自己进餐这就是回归社会。

康复医学是指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可以简单理解康复医学是在医学体系下的独立学科,是一门科学;同时为对应的作业/服务提供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准。临床医学以延续生命为宗旨而康复医学以改善功能为目的,康复的开展是一种包括确定患者问题和需求、分析问题的相关环境因素、确定康复目标、选择康复手段,制定康复计划并不断检验结果的循环过程。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了康复预防、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

康复作用于个体:心肌梗死存活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使复发的死亡率降低36.8% ;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脑卒中患者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30%的患者恢复较轻的工作。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50年代后延长到5.9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现在这类患者中83%能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

相较于日常提供给老年人群的预防保健、健康管理服务等,如体检,其全名叫做健康体检,其重点是疾病筛查,但对人的功能状态甚少有改善价值。健康管理同理,慢病管理中的糖尿病管理、血压管理目前大多停留在检测、用药提醒等。然而老年人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其肌肉的力量增加了,走路喘息的状态改善了,平衡能力增强了,肢体或关节的疼痛消失和减缓了,可以更好的独立的健康生活,相信这是每个人所希望的。有的机构组织老人文娱活动(打麻将、打乒乓球、书法等),但仅止于活动本身。当机构有了整体康复的理念,对于脑卒中手部功能障碍的老人,将枯燥的作业康复训练融入到老人喜闻乐见的打麻将活动中,每次摸牌的过程既是一次训练。把作业性康复治疗融入生活,康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将大大提升。 

做养老不是做床位,只有带给老年人积极的生活状态以及功能的改善和提升,养老才是真正意义上养老

(五)何为依附:市场竞争核心能力

通过对健康养老产业十三五阶段企业实践进行总结,和君康养事业部将资源、资本、人才(运营)和技术作为健康养老企业四大核心竞争要素。任何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企业,均在是在四大要素之一有所长,以此建立自身行业竞争力和企业门槛,在此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布局。

 

2.11 健康养老企业核心能力“RTTC”模型

(资料来源:和君康养事业部研究成果)

 

1、资源型企业走向平台化,聚力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型企业先期通过物业、政府等资源进入健康养老产业,此类企业具备规模化布局的潜质,其布局核心在于前期能够将资源转换为产业核心能力。对于健康养老产业来说,长期持续运营依靠的还是人才团队和标准化运营能力。通过物业和政府资源的积累,前期精耕细作,通过1-2个机构的运营积累产业经验,锁定产业链核心环节,为规模化布局积蓄力量,节奏化布局是关键。

例如和君康养事业部多数战略规划咨询服务客户,均是在区域市场具备相对较强的资源能力的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大型民营企业,在属地化运营阶段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和物业资源,其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相对容易,但一般会遇到难以找到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从企业内生力来说,突出核心能力,实现企业核心能力到产业关键环节的转移,实现能力迁移。从业务选择上来说,选择最容易切入最容易盈利的领域进行优先布局,保证布局前期企业现金流的稳定,之后逐步探索创新领域,寻找未来3-5年细分产业机会,前瞻性进入,实现长短期匹配,企业资源能力和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拥抱产业红利,走出现阶段企业发展困境,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2、资本型企业以金融产品及资本通道为特色,核心在产业赛道选择能力

资本型企业在资金实力和投资标的选择方面实力较强,和君康养事业部的一部分战略客户以及大部分合作伙伴属于此类型。从战略规划方面来说,资本型企业在产业选择方面范围较广,但面临在养老、医疗、医药、医疗技术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选择难题。相对医疗服务领域来说,养老服务投资门槛较低,现金流稳定,但其盈利天花板受机构床位所限制。相对于养老服务领域,医疗服务前期投资体量大,回收周期长,对投后管理团队能力要求高,但一旦接手,成熟运营后现金流和盈利能力高于养老服务企业。另外,医药行业投资风险较高,但一旦投对标的,投资回报率较高,医疗技术领域相对稳定,且容易找到“接盘者”。在众多大健康领域犹豫,不知道业务选择优先顺序是大多数投资型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君康养项目组一般会从大健康细分产业机会开始,同时评估企业的资金、投后管理能力,在几大细分领域明确投资先后顺序以及各业务承担的功能,实现一整套投资体系的输出,让投资型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沿发展战略目标,找到业务发展路径。

从财务投资者方面来说,和君康养事业部基于多年产业实践以及全国项目调研经验,认为财务投资型企业应选择符合其资金风险偏好的标的。另外,对有被收购意向的项目,需要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现状,梳理企业核心能力,展望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和规模,赢得财务投资者以及产业投资者的青睐。通过资本方与项目方的多方沟通,建立项目库和资本库,实现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3、运营型企业塑造标准化运营体系,运营管理输出能力为重

健康养老产业的运营型企业一般在行业内有至少五年的运营经验,大部分已经在区域市场实现连锁化布局,但其面临着企业经营者陷于机构日常管理事务中,对企业未来发展思考不足的困境。同时,此类企业以服务当地中端市场为主,如何与全国性资源型企业合作,实现规模的进一步扩展是其碰到的难题。

运营型企业需要从企业经营现状出发,整体一整套标准化运营体系,形成对外标准化输出的基础。在“十三五”发展期间,运营能力和运营团队是众多新进入从业者的短板,通过将运营型企业的运营能力进行输出,对于成熟企业来讲,可以扩大规模和区域市场,对于新进入者来说,能有效规避产业发展初期的“坑”,快速实现单体机构正常化运营,实现现金流的稳定。

4、技术型企业以产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抢占市场

技术性企业以产品生产制造销售企业为主,在“十三五”期间,此类企业集中于养老信息化、养老用品销售平台类企业。由于老年人消费能力和潜力尚待开发,技术性企业主要目标客户是区域政府(G端)和养老机构(B端)。随着G端和B端供给竞争逐渐加剧,市场发展格局走向稳定,对于新进入再想争抢此类的市场变的困难。“十四五”期间,针对老年人个体及家庭(C端)的需求将逐渐增加,供需矛盾逐渐显现,为此市场提供发展机会。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