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美国对华关税飙升,化工行业影响几何?
来源: | 作者:徐嘉垚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 发布时间: 2025-04-18 | 1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过去一周,中美关税战愈演愈烈,美方主动不断加码到145%,涉及化工、电子、机械等多个行业。前几日,美国白宫更是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着对进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45%的关税”。中国驻美使馆、外交部、商务部等相关单位迅速回应,痛批美方“单边霸凌”,并及时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这场关税风暴,对化工行业究竟是“灭顶之灾”还是“倒逼升级”?笔者看来,这一政策不仅引发全球市场动荡,更对中国化工行业形成了“双刃剑”效应——既有短期阵痛,也倒逼长期转型升级。

关税冲击:哪些化工企业最受伤?


出口企业:美国市场受阻,订单下滑明显
中国出口美国的石化产品以塑料、橡胶、有机化学品为主,2024年中国对美化工品出口占行业总出口的14.7%,“对等关税”导致中国相关化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大幅削弱。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徐文英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增加关税将极大增加中国橡胶制品出口美国的难度,基本上很难再出口。以轮胎企业为例,不少轮胎企业选择在东南亚建厂的方式将产品出口至美国,然而东南亚也是此次美国关税政策的重灾区,阻断了中国轮胎企业的“另辟蹊径”。徐文英认为,要通过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国内市场,来弥补失去的国外市场。以高端材料为例,PA66、碳纤维等产品因依赖美国市场,短期内出口或受重创。某石化企业负责人表示:“美国市场订单已减少30%,部分客户转向东南亚供应商。”

进口企业:美国原料成本飙升,供应链被迫调整
对美进口方面,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化工品总额293.9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化工品出口总额2539.97亿美元的11.57%,整体占比有限,但细分行业差异度较大。
原油和天然气方面,尽管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比重不大,但关税政策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原油价格存在下行压力,以原油为原材料的化工产品成本控制压力有望减轻,需关注库存损益情况。
大宗商品方面,随着国内民营大炼化和煤化工产能的释放,PX、丙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乙二醇、EVA等产品进口依赖度下降,“对等关税”对上述化工品的进口影响较小,但但乙烷、丙烷等关键原料高度依赖美国,中国进口的乙烷几乎100%来自美国,丙烷超50%依赖美方。关税将直接推高相关化工企业的原料成本,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亟需调整供应链。

企业如何应对:三大生存法则


国产替代加速,这些领域成新风口
高端化工材料的国产化进程正迎来历史性机遇。长期以来,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高端催化剂等领域存在明显的对外依赖。以半导体材料为例,光刻胶、电子特气等关键材料主要依赖进口,而关税政策的调整正在加速这一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如南大光电已经突破ArF光刻胶技术。
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国际巨头曾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关税政策的实施,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已从5%提升至1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更反映了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基金规模已扩大至2000亿元,重点支持半导体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创新,这为企业的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市场多元化,避开美国“火力”
面对美国市场的准入壁垒,开拓新兴市场成为化工企业的必然选择。转口贸易是当前企业采用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需要警惕的是,美国正在加强对转口贸易的反规避调查,企业需在合规前提下审慎开展相关业务。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对非洲、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化工品出口正在持续增长。部分头部企业已开始在越南、中东等地建设生产基地,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
此外,内需市场的培育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高端化工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推动的“出口转内销”政策,进一步简化了企业转向国内市场的流程,为企业战略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

供应链优化,降本增效是关键
原材料供应是化工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头部企业正加速“去美国化”战略,万华化学在匈牙利建立生产基地,恒力石化布局中东炼化项目,通过贴近资源产地规避关税壁垒。同时,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替代原料渠道,如丙烷进口转向中东天然气凝析液,有效分散供应链风险。这种多极化布局不仅降低关税成本,更增强了供应链韧性。
当前,众多企业正借助智能物流系统,实现全球库存的动态调配,从而有效缩短原材料周转周期,并显著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在采购环节,通过ERP系统对多元供应商数据进行整合,某企业采购成本得以显著下降。此外,企业还通过合规的保税区加工、转口贸易等筹划方式,平均降低了关税支出。这些管理创新举措充分证明,在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的当下,企业向内部挖掘效益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必修课。
长期来看,这场关税危机正倒逼中国化工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效提升。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成本或技术的比拼,而是供应链韧性、技术创新与管理效能的综合较量。可以预见,那些率先完成供应链重构与技术升级的企业,必将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