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极简中国书院史
来源: | 作者:和君咨询 | 发布时间: 2025-03-19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

图为和君小镇三度书院藏书阁

书院,是中国古代修书、藏书、讲学、教育、学术研讨、祭祀圣贤和文人学者修身养性的场所,是中国学术与文脉的传承主线。若置于儒道释三家来论,大致可以这样说:儒家的道场叫书院,道家的道场叫宫观,释家的道场叫寺庙。
中国古代书院发端于唐代开元六年(718年)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清人袁枚在《随园随笔》卷十四中有言:“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起初是修书藏书之所,有官署的性质,后来演变为官办与私立的教育机构,前者被称为“学宫”,后者则简称为“书院”。陈登原《中国文化史》称:“在唐以前,私人授学之所,名曰精舍……此即书院之前身。”
北宋初期,朝廷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及召见山长等方式扶持书院发展。书院逐渐替代官学,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二程、范仲淹、司马光等皆在书院讲学。南宋时期,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人大兴书院,书院学术得以进一步兴隆。两宋全国共创建书院700多所,遍布18个省份,其中赣浙闽三地书院数量居于前列。
元朝书院更盛于前,专注于传授程朱理学,并供祀两宋的理学家。
明代书院总数达到约2000所,远超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总和,遍布25个省份,其中新建书院达到1600多所。书院分为两类:一类是重授课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另一类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在此互相讲会、问难、论辩,形成讲会式书院。明朝中期,王阳明、湛若水等人大兴书院,让书院焕发生机。
清初,朝廷逐渐把书院转变为官学性质。1733年,清廷在各省城设立书院,随后各府、州、县纷纷效仿设立书院,全国书院迅速发展至2000余所,官学化的趋势亦达极点,多数书院演变为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备考学校。1901年,光绪皇帝诏令将各省书院改制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制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则改制为小学堂。至此,中国古代书院退出历史舞台。
自民国起,香港、台湾仍有学校称作“书院”,但与古代书院已然涵义有殊。比如香港的新亚书院,由钱穆、唐君毅、张丕介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于1949年创立,其教育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学者所组成的新儒家学派,即以新亚书院为基地。
21世纪以来,中国重新兴起“书院热”,各地把当地的古代书院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而加以复兴和推崇。大多是作为人文胜地和文旅景点而修复和宣传;也有的是作为学术机构而致力于文化复兴,比如湖南大学于2005年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书院设置了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这是对古代书院创造性传承和发展的较好案例。
海外书院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东亚、东南亚一带。如朝鲜半岛,历史上曾有过600余所书院;日本有刀江书院、明治书院、开明书院、汲古书院、高桐书院、东方书院、日光书院等;印尼有明诚书院,马来西亚有五福书院、南华书院,新加坡有萃英书院、养正书院等。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图片
中国素有“四大书院”的说法: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它们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学术中心和最高学府。
1、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公元825年,李渤担任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台阁。940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洞书院置田、聚徒讲学,成为“庐山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察看并修复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孝宗皇帝批准书院的重建。1217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正知南康军,进一步修建了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是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唯一国学。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准则,也对世界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白鹿洞书院被誉为“海内第一书院”,并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目前,它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

图源:白鹿洞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2、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麓。公元976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捐资兴建。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岳麓山长周式,赐予“岳麓书院”门额。1167年,朱熹与张栻在此举行了著名的“朱张会讲”,使得岳麓书院名声大噪,吸引了大批学者前来听讲。
岳麓书院的古建筑群布局精巧,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和纪念五大区域。而斋舍、祭祀专祠等则分列两旁,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岳麓书院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

图源:岳麓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3、应天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古城南湖畔,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其前身是睢阳书院,由五代后晋时期的商丘人杨悫创立。1009年,宋真宗将睢阳书院提升为府学,并赐名为“应天府书院”。随着应天府在1014年升格为南京,该书院相应地更名为“南京书院”。《南京书院题名记》曰:“天下庠序,视此而兴”。1043年,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时期最高学府。晏殊、范仲淹等人成为该书院的著名学人。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期间,培养出了王尧臣、赵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众多名儒。今天,应天书院是国家AAAA级景区。
图片

图源:新华网

4、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登封市峻极峰山麓。其历史可追溯至北魏484年,那时它名为嵩阳寺,是佛教寺院。隋大业年间,它转变为道观嵩阳观。996年,宋太宗赐予“太室书院”匾额,并在1035年重修时正式更名为嵩阳书院。其建筑布局为五进院落,从南到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先圣殿内供奉着孔子及其四大弟子象,而道统祠则陈列着周公、大禹、尧帝的塑像。书院两侧还设有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配房,以及敬义斋、三益斋、四勿斋等学术场所。众多学者如程颢、程颐、司马光等都曾在此讲学,使得嵩阳书院成为了学术的摇篮。如今,它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片

图源:新华网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