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借力城市更新,讲好城市故事
来源: | 作者:蔡矛 和君咨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 2025-03-09 | 1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年轻人开始逃离北上广,成都的老厂房变身科创实验室,长沙的夜市挤满“打卡”的外省年轻人——你是否发现,中国城市的竞争规则正在悄然改写?当“拼政策优惠”失效,未来城市靠什么吸引人、留住人?答案或许藏在“城市更新”的基因重组中……

以2022年4月份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为标志,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是围绕“五统一”“一破除”,即通过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以及破除地方保护,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超大规模市场。其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同时,也将对中国城市未来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地方政府视角出发,继续依托优惠奖补及地方保护等政策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空间已极其有限。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现阶段的建设更将加速破除多元要素在市场中的流通壁垒,推动优质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市场化竞争。未来谁能尽快构建出对“新人口”、“新产业”等优质要素具有真实吸引力的城市品牌力,谁将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占据先机。
因此,新一轮中国城市竞争的制高点,将由过去服务增量要素,强调速度、规模、标准的功能城市建设,转为竞争存量要素,突出特色、个性、差异的文化城市塑造。而城市更新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商业类更新项目为例。供给方面,在经历了90年的百货时代及2000-2020年的购物中心时代之后,“盒子”商业明显趋于饱和。而在需求方面,“体验经济”盛行,消费者偏爱个性化、非传统的商业模式。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非标商业开始走红,成为所在城市新一轮消费流量的核心集聚地。不同的城市文化也将孕育出不同的非标商业氛围,成为塑造其城市品牌的关键举措。而城市更新是孕育非标商业的天然孵化器,利用存量空间去塑造更多元个性,具有文化、艺术、情绪价值的新商业业态,成为商业领域的核心趋势之一。
再以都市工业类项目为例。AI技术驱动下的服务业、制造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都市核心区、次核心区和都市圈内产业功能组团的产业业态、产业人口结构、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SOHO办公、超级工作室等新型工作形态的涌现,推动着低密花园式办公业态和产住一体的产业社区逐步蚕食传统写字楼业态市场;在制造业领域,制造与消费“两业融合”、数字与实体“数实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所催生的智能机器人、AI诊疗和制药、数字化消费品供应链平台等新兴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开拓应用场景的同时,又对中高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加复合需求。在大规模增量开发退潮的今日,城市更新如何妥善利用城市内的存量空间,吸引新兴都市制造业、服务业和复合型人才集聚,将成为城市未来培育产业承载力、人才吸引力的关键。

城市,从来不只是地理坐标,更是人类文明的容器。如今,城市更新的意义早已超越物理空间的改造,它是城市从“功能实体”向“文化生命体”的跃迁,是从“千城一面”到“百花齐放”的觉醒。毕竟,最终决定城市高度的,从来不是GDP数字,而是它能否让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找到归属感以及拥抱未来的底气。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